水熊虫成为首个实现量子纠缠的动物?

水熊虫成为首个实现量子纠缠的动物?
文章图片
一直以来 , 将生物系统和量子系统一起讨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因为它们所需要的似乎是恰好相反的条件 。 生命是复杂的 , “又热又湿”;而量子物体又小又冷 , 需要被精准控制 。 然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 , 一个物理学家团队利用缓步动物(tardigrade) , 也就是水熊虫 , 进行了一项量子纠缠实验 。
有着地表最强生物称号的水熊虫是一种微小的多细胞生物 。 2019年 , 当这些神奇的微小生物曾意外地坠落在月球上时 , 还引发了人们对月球表面可能因此遭到污染的担忧 。 在地球上的实验室里 , 它们也已经“参与”了多项科学研究 , 比如它们曾承受过超高速的子弹撞击 , 也曾沐浴在滚烫的热水中 , 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下 , 生存在真空环境中……
所有的这些极端条件 , 都是为了测试它们的一种被称为“tun”状态 , 这种状态是水熊虫的一种极限生存机制 。 在这种状态下 , 它们会蜷缩成萎缩脱水的球状 , 新陈代谢水平可降低到正常情况的0.1% , 无限期地暂停它们的生物功能 。
现在 , 研究人员已经将他们的实验细节发布到了预印网站arXiv上 。 在新论文中 , 他们称实验表明 , 水熊虫可以实现临时的量子纠缠 。 如果这一研究最终能通过同行评议 , 那么这个实验将证实水熊虫是首个纠缠的活体动物 。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的一种奇异现象 , 它通常发生在亚原子粒子尺度上 。 处于纠缠态的两个粒子会以某种方式神秘地“连接”在一起 , 当一个粒子的属性发生变化 , 另一个粒子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瞬间发生变化 , 即使它们一个位于地球 , 另一个身处遥远的银河系之外 , 这种联系仍然可以存在 。 爱因斯坦曾对这种现象表示怀疑 , 并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
不过 , 这种效应其实是可以超越亚原子粒子领域的 。 在一篇于2018年发表在《物理通讯杂志》的研究中 , 一个研究团队就表明某种光和细菌能够与光子纠缠在一起 。 那么 , 作为一种多细胞生物的水熊虫 , 是否也能发展出这种奇异的关联呢?
在新的研究中 , 研究人员团队从丹麦的一个屋顶排水沟处采集了三只水熊虫 , 它们在动态状态下的大小为0.2到0.34毫米之间 , 但是当研究人员将它们冷冻 , 使它们进入“tun”状态后 , 其尺寸缩小到了原来的1/3左右 。 接着 , 研究人员更进一步地冻结了这几只水熊虫 , 将它们冷却到非常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10mK) , 并将它们置于非常低的压强下 。
在实验中 , 研究人员将处于“tun”状态的水熊虫放在一个超导体电路的两个电容板之间 , 这种超导体电路可以形成一种量子比特 。 如下图中所示的那样 , 量子比特B与它附近的量子比特A是通过一个电容器耦合在一起的 。 当水熊虫接触到量子比特B时 , 它会改变量子比特B的共振频率 。 然后 , 水熊虫与量子比特B的结合整体 , 就会被耦合到量子比特A上 , 使这两个系统相互纠缠 。
水熊虫成为首个实现量子纠缠的动物?
文章图片
水熊虫成为首个实现量子纠缠的动物?
文章图片
两个量子比特的电路图和水熊虫(T) 。 |图片参考:K.S.Leeet.al./arXiv
在几次测试中 , 研究人员发现 , 量子比特和水熊虫的频率都是串联变化的 , 就像是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纠缠系统 。
在三只水熊虫进入“tun”状态的420小时(17.5天)后 , 研究人员对它们进行了温和的加热 , 试图让它们复苏 。 结果是有一只水熊虫恢复了它的活跃状态 , 另外两只则死去 。 研究人员认为 , 这只唯一的水熊虫幸存者 , 是历史上首个量子纠缠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