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芯动科技专访:揭秘国产首款高性能4K级显卡GPU风华1号背后的故事( 三 )



△芯动科技工程副总裁毛鸣明
当然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成功也必须自身够硬 。 凭借芯动在GDDR6/6X高速存储、缓存一致的多晶粒封装芯片(Chiplet)创新、以及高性能多媒体处理器优化等方面的坚实积累 , 进而去开发独立的的GPU显卡芯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除了技术上的难点 , GPU开发的另外几个难点是国内GPU人才稀缺 , 需要大量时间投入(2-3年或更长时间)和资金支持(几亿到十亿以上) , 这就需要企业脚踏实地、长期耕耘 。 当然 , 是行业的难点 , 也是我们的优势 , 一方面 , 我们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公司 , 靠自己的自有资金在做国产GPU这件事业 , 主攻的产品方向也是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 。 另一方面 , 我们过往搞先进技术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关方面的精英人才 , 而且近几年吸引招徕了不少海外GPU专家加入 , 所以在做GPU上 , 我们有很好的基础和不断创新迭代的能力 。
问:未来芯动科技的GPU产品规划如何?
敖钢:老实说 , 我们的首款GPU产品“风华1号”只是一个开始 , 推出之后效果很好 。 我们下一步将会继续深耕两条产品线:一条产品线是消费类市场 , 一条是服务器市场 。
消费类市场 , 我们准备一年出两颗芯片 , 每一代我们的性能都要翻倍 。 除了性能继续提升之外 , 我们还将会推出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产品 。 特别是在消费类市场 , 性价比很关键这是我们非常擅长的 。
在服务器市场 , 我们也会持续推出技术更先进、性能更强的产品 , 比如我们会采用Chiplet技术 , 这样可以突破工艺制程瓶颈的限制 , 更好地提升性能 。
问:未来芯动科技的IP业务和GPU业务将如何平衡 , 是否会有侧重?
敖钢: IP 是一个赋能性的产业 , 就像我说的 , 虽然它赚的钱不多 , 但是对整个产业行业的生态的支持是非常大的 。 IP业务始终最是芯动科技的根 , 我们的根是不会断的 。 在 IP 行业里面 , 需要随着一代接一代的先进工艺进行提升 , 跨工艺跨晶圆制造厂 , 各方面的需求其实是非常多的 , 虽然不赚钱 , 但是我们也要去做 , 因为这个是对生态是有好处的;第二个方面 , 在做IP的过程中 , 我们的团队也得到了锻炼;第三个方面 , 如果我们把半导体产业看成是一座山的话 , 那么几个大代工厂 , 就是其中的战略制高点 。 我们在做IP支撑他们 , 那我们也同样会获得支持 , 这样我们就等于是可以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来做我们想做的事情;第四个方面 , 我们公司也要寻求发展 , 而且特别是现在这种半导体资本很热的情况下 , 我们如果想要有比较好的发展 , 那就需要去做有价值的产品 , 真正解决问题的问题 。 同时我们也是在用我们的产品告诉大家 , 我们敢用的自己的IP , 我们的客户自然也更有信心 。
问:现在国内其实不少的GPU创业公司 , 更多的选择是做GPGPU , 主要做高性能AI计算 , 而我们芯动科技则选择的是做图形渲染类的GPU 。 如何看待目前国内国产 GPU 在这两个方向的发展?
毛鸣明:从GPU赛道来说 , 我最近看了一下 , 有十几家公司都在做GPU , 如果细分一下 , GPU赛道还可以分几个类别 , 我一般把它归为三类 , AI、FP和渲染 。 AI大家比较熟悉 , FP就是支持双精度的浮运算 , 这样可以做科学计算 , 渲染就是比较传统的做游戏、做桌面 , 做各种图形化应用 。
目前很多GPU公司是从AI开始做 , 然后往双精度和渲染扩展 , 而我们芯动科技选择的赛道是从渲染开始做 , 然后再向双精度和AI扩展 。 这条路开始的时候比较艰难一点 , 渲染的复杂程度比较大 , 里面不光包括了类似于通信计算、GPGPU里面需要的计算核 , 它还包括了很多图形管线 , 包括从前端的几何(Geometry)纹理(texture)还有后面光栅化像素(Pixel)的处理 , 所以前面的挑战比较大 后面的路就容易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