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符号营销的规划设计,那些应该被规避的营销陷阱

编辑导读:要说最近有什么营销翻车案例,当属三只松鼠的眯眯眼事件。这种带有恶意的符号化营销是对品牌的一大损害,也是营销人经常会踩的坑。本文作者围绕符号营销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受众|符号营销的规划设计,那些应该被规避的营销陷阱
文章插图
最近,三只松鼠眯眯眼营销事件,遭受到潮水般的反对声音,一时间成了最热门的营销翻车事件。
说到底,我们所反对的,其实是拒绝“符号化”的中国人形象。尤其这种“符号化”是带有恶意以及丑化意识的,是对中国人的侮辱和讽刺。
作为营销人,应该都知道“符号营销”这个理论,或者看过《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本书。也应当知道,如果中国人以眯眯眼的形象被“符号化”的后果是怎么样的(事实上,并非是眯眯眼的形象刻画,而是一种吊诡的阴冷面目)。
所以符号应当怎么设计,该如何做符号的营销规划?

  • 符号的意义
  • 符号的类别
  • 符号在营销传播中的运用
  • 品牌/产品的核心并不是符号
本文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对符号及符号营销进行分析。
一、符号的意义符号,是可以快速、准确识别的特征。
被消费者第一时间触达的符号,并在第一时间对符号产生正确认知。我将这种接触,称为“第一感官接触”,这是符号最基础的作用,却也需要大量的工作、设计、传播、影响,才能得以实现。
进一步的作用是通过符号,使目标产生联想、情感共鸣、甚至是行为牵引。从而达到,每一次的接触都是强化和深入的关系绑定。
更深入可以达成的作用是粉碎效应,即,通过片段、部分或残缺的碎片也能准确识别符号所代表的信息。
最终达成的目的是品牌烙印,此时的符号,已经成为独特的、根深蒂固的符号理念,深植目标群体的心智。
受众|符号营销的规划设计,那些应该被规避的营销陷阱
文章插图
符号的设计和记忆,并不仅仅是差异化的判断,它是品牌/产品对自身价值的挖掘,以及市场、消费者深度的心理链接。
二、符号类别符号可以分为两个大类:显性和隐性。
显性符号:即,具有清晰明显的识别特征,看得见,摸得着,能被实际感知到。比如:视觉设计的LOGO、形象IP、广告音频等;实际的产品,通过触摸、使用等。
隐性符号:通过对显性符号的内化,转变为潜在的意识符号,通过某些线索,可以被唤醒,从而能引起情感共鸣,甚至生理的变化。比如:想到“酸梅”,条件反射的会生出津液,大脑传递出酸涩的信号;听到某个品牌的名字,引起的情感共鸣和企业文化等。
受众|符号营销的规划设计,那些应该被规避的营销陷阱
文章插图
【 受众|符号营销的规划设计,那些应该被规避的营销陷阱】所以在品牌规划、产品设计、营销策划的时候,从显性符号和隐性符号两个方向做规划,可以更全面更高效。
三、符号在营销传播中的运用对于符号在营销方面的运用,有六项常见的陷阱:
  1. 符号等于LOGO:LOGO只是符号的一种表达形式。文字、LOGO、颜色、质感、声音、气味、语言等等,一切可以帮助目标群体识别的特征,都是符号;
  2. 复杂化设计:产品的设计也好,营销的传达也罢,都习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从而突显自己的不同和差异化。其实这样反而陷入误区,越复杂的东西,认识和理解起来就越困难,更不容易记忆;
  3. 追求“眼球效果”:尤其是在视觉设计上,为了脱颖而出,过分的标新立异,一味的追求视觉冲击效果,过多的元素表达,反而会拖累主体,忽略受众群体,只能表达出品牌甚至是设计者本身的个性及诉求,因此导致失败的传播效果,以及与受众群体心理链接的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