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市场遇冷,共生能否拯救大厂?( 二 )


媒体与电商共生抛开为虚拟构建的高概念,更贴近平常生活的“共生”来自媒体与电商。这方面的例子在互联网流量红利不再的今天显得多而突出,近期达成战略合作的快手与美团就是最新的案例。
12月27日,快手召开生态开放大会,表明快手将试点美团小程序,以“超值美食团,老铁享福利”为主题开启活动。首批进驻快手美团小程序的商家包括书亦烧仙草、CoCo都可、85度C等热门餐饮品牌,用户可以通过直接搜索和达人视频引流两种方式进入小程序下单。
据了解,快手平台上还将通过美团小程序引入酒店、民宿、景区门票和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美团小程序预计在不久后的2022年元旦、春节正式落地,借助传统消费旺季带动营收。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和快手高级副总裁王剑伟都表示,双方期待通过这次联手形成协同效应,达到“1+1>2”的效果。
从双方过往业务架构来看,这次举动实际上不难理解。首先,快手与美团此前分别耕耘于社交娱乐和本地生活板块,隐隐成为电商第四极的快手更多依赖主播带货的形式产生销量,双方业务并不存在冲突。
同时,快手的老对手抖音在今年现出大力布局本地生活之势,这势必冲击大众点评的业务基本盘。缺少内容基因的美团短期内想补齐流量短板困难重重,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快手现在加入恰逢其时。
投资界人士保鲨表示:“美团与快手互联互通,既符合国家反垄断趋势下平台经济体之间公平竞争、生态开放的要求,又能实质性的为公司双方带来业务协同,同时,也将正面应战抖音进军本地生活。”
保鲨认为,快手有流量,美团有积累。快手在低线城市和下沉市场的号召力对美团有实打实的好处,比如为一二线城市已饱和的外卖市场开辟蓝海、为美团原有用户提高粘性,这都是美团之前的缺漏之处。此外,美团的供应链、履约能力以及过去积累的商家资源也将在快手身上得以复用和价值最大化,实现“商品+服务”的业态转化。
这就是共生的价值。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在她的新书《价值共生》中写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理解“当下”的价值和意义,寻求更大范围的资源与能力的聚合,因此“连接”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的关键要素。
在更传统的电商与媒体赛道,腾讯与京东是快手和美团的前辈。2014年,腾讯将QQ网购、拍拍的电商和物流部门并入京东,同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承诺向京东开启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的一级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台支持。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合作敲定后的京东活跃用户数大幅增长。而到现在为止,国民级APP微信都只为京东开放过一级流量入口。
尽管12月23日腾讯宣布派息式减持京东股份,持股比例从17%降至2.3%,但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减持根本原因在于反垄断政策影响,二者合作亲密的基本事实不会改变。互联网观察家张齐云表示:“腾讯和京东的合作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共生。”张齐云认为,京东和腾讯本质上是两家企业平等合作,互补长短,在互联网寒潮来袭的当下,抱团取暖仍然颇具可行性。
品牌商与消费者共生信息闭塞的蛮荒时代,商家与消费者是互不信任的关系。
商家不相信消费者能慧眼识珠看出真正有价值的好产品,消费者不相信商家能货真价实做生意给自己带来切实的好处。这种畸形的互动关系催生出混乱的交易链条,上游厂商以次充好,下游用户闷声吃亏。
如此情状被互联网的加入改写,平台电商发展成熟后,用户的选择不再被局限于门前屋后的一亩三分地,散落于天涯海角的品牌被聚合到同一处比价比货,孰优孰劣一眼就能分辨。所以后来,品牌们逐渐发现一锤子买卖不再能做得长久,消费者们会通过复购率“用脚投票”,一层层筛选出踏实可靠的品牌。这个时候,用好产品、好服务与消费者共生的品牌就露出水面,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