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一位阿里大佬离职创业:细节成迷,VC闪电出手( 三 )


除了需求侧的变化之外,行业供给侧尤其是产业链的不断完备,也是推动清洁机器人热潮的原因之一。金镒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杨燚就曾总结,行业供给侧(制造业产业链完备、AI自动驾驶技术成熟)、需求侧(老龄化、疫情)变化的大背景下,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大势所趋。
03 商业化落地道阻且长从VC的角度来说,清洁机器人并不算是一个新行业。陈睿表示:“这个这行业其实做了蛮久了,最早的一批创业者大概从2013年开始,至今有八九年时间了。从早期的做清洁机器人的导航模块,到后来探索应用落地和短期内实现商业化,各个环节基本都被创业者们摸了一圈了。”
据前瞻经济学人的数据,目前国内进行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研发生产企业数量已超过20家,其中大部分企业为初创企业,代表性企业包括高仙、女娲机器人、艾可、达闼科技、深兰科技等。
炙手可热的市场,也让清洁机器人行业迎来了很多新玩家。家用清洁电器行业的头部玩家如石头科技、科沃斯等也在推出新相应的产品,加速布局商用清洁机器人。此外,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的普渡科技也在2021年11月推出了商用清洁机器人“CC1”,开启了其对数字化清洁的探索。
“从外部环境来说,现在确实是一个创业的好时机。”陈睿解释,从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来看,虽然已经有一些头部公司拿到融资并且跑出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真正的产业端落地情况来看,它的渗透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像王刚这种咖位的人出来,如果再拿到大资本的钱,高举高打,我觉得是有机会的。”
不过,在清洁机器人这样一个高技术壁垒的行业,想要突出重围,实际上道阻且长。“硬件产品漫长的研发周期,以及对于不同场景的深刻理解能力,都是新入局者难以绕开的问题。”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曹巍曾这样说道。
对于行业难度,身在其中的从业者们也体会深刻。高仙机器人创始人&CEO程昊天就曾表示:“清洁是个相对复杂的门类,举个例子,车库场景运行的清洁机器人必须适应微弱的光线,商场超市里的则必须要能够根据不同的陈列甚至装修实时调整地图,垃圾污渍需要能够被主动发现和清理,这其中就涉及到不同的感知、路径规划、地图的实时更新、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等等。”
在他看来,清洁机器人的路径是全覆盖的,跟指定路线的其他机器人不大一样,如何去避让和规划最终达到最优效的全覆盖作业很考验机器人的决策力。
归根到底,真正实现有效替代人力才算是清洁机器人能否真正商业化落地的关键。
“所有的机器人行业,最基础的逻辑就是替代人力的逻辑,除了一些特殊环境作业的机器人以外。所以对于买单方来说,最大的痛点就是能不能把经济账算得过来。”陈睿说道,“很多情况下对比下来,还是工人更便宜、更好用。除非那种定位精度非常高的场景,否则机器人还是干不过人的,因为人的柔性是最强的。”
对比国外机器人的应用成本与人工成本已基本达到持平,甚至低于人工成本的情况而言。国内清洁机器人虽然依托于逐渐成熟的低速自动驾驶技术,也纷纷推出户外清扫机器人无人驾驶环卫车等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可自主完成扫地、洗地、尘推等作业。
但是在智能导航路径识别、地图构建和相关算法等方面,国内与国外产品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多数处于正在研发、试制,并逐步开始量产的阶段,还没有进入到集采阶段。
机器人成本要完全等同甚至低于人力成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市场也需要进一步培育。
不过可以展望的是,随着中国清洁行业和环卫市场的快速发展,清洁机器人通过其无人驾驶技术、智能化识别技术的迭代升级,其智能化、高效化,以及低成本替代人工的价值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在商用和工业场景的使用率也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