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本期目录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01
变质作用对寒武纪早期格陵兰北部SiriusPasset化石库的主要埋藏学方式的影响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对软体化石生活环境的正确解读取决于对其埋藏学模式透彻的研究 。 然而相关研究重点往往只关注遗体降解和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 , 却对较深的埋藏和变质作用如何进一步影响化石保存知之甚少 。 该研究记录了格陵兰北部SiriusPasset化石库的泛节肢动物化石中的晚期矿物置换序列 , 该化石库是一类重要的寒武纪早期布尔吉斯页岩型(BurgessShale–type,BST)化石库 。 研究发现肌肉和肠道憩室先由早期成岩作用中产生的磷灰石保存下来 , 然后是在极低到低级变质过程中大部分被石英、次生绿泥石、白云母和绿泥石等矿物交代 。 不同矿物在特定的解剖学区域里复制软组织的程度不同 , 因此所保留的生物信息产生的偏差较大 。 白云母和绿泥石的交代消除了很多生物组织原始细节 , 表明在变质作用中富铝原岩很难保存矿化软组织 。 总体而言 , 这些化石表现出明显的矿物与基质的平衡转变 , 掩盖了其主要的埋藏学模式 。 磷化的软组织依次置换释放磷后形成新的独居石、磷灰石和磷钇矿等副矿物 , 而这种机制同样也存在于其他BST生物群 , 标志着这种主要保存模式可能在早期就已经普遍存在 。 该研究结果为解读SiriusPasset化石库和识别其他生物群后期的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内容 。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文献来源:
Geology(2022)50(1):4–9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30/G48906.1
译者
成都理工大学@袁梦
校对
南京大学@吉姆·雷诺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02
原特提斯东北部玻安质蓝片岩记录了初始洋内俯冲和岛弧弧前增生
地学前沿||《Geology》2022年第1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大洋岩石圈的俯冲作用是板块构造的一个关键特征 , 然而 , 关于俯冲作用从起始到终结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仍然较为神秘 , 主要是由于相应岩石记录的缺乏 。 该研究首次在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原特提斯构造域东部的北祁连造山带发现了早古生代玻安质蓝片岩及伴生的绿片岩 , 它们分别具有弧前玻安岩和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蓝片岩的玻安质原岩记录了北祁连造山带东部的岛弧/弧前—弧后体系在492-488Ma发生初始洋内俯冲 , 而蓝片岩相的峰期变质作用则指示了岛弧/弧前杂岩在455Ma俯冲到深部并发生高压变质作用 。 因此 , 这些地质事件记录了原特提斯洋东北部一个洋内俯冲体系从早期的俯冲初始-岛弧成熟到随后的俯冲增生-构造折返的完整生命旋回 。 这一动力学演化过程与伊豆-玻安-马里亚纳岛弧(Izu-Bonin-Marianaarc)早期形成及随后俯冲到日本岛弧边缘之下这一过程相似 。 该研究表明来自上覆板片的岛弧/弧前物质发生俯冲 , 可能是导致古老造山带初始俯冲相关岩石记录难以被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