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为什么说马化腾比马云更像普通人?( 四 )


彼时,腾讯股价迎来了一波漫长的拉升 。2010年一度达到2500亿港元,仅从市值衡量,腾讯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
可是,同行们对腾讯的不满,则日益加深 。当时,风险投资界甚至有一个说法——当一位创业者向投资人解说自己项目的时候,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腾讯会不会做这个项目?或者,腾讯如何进入,你如何保证不被“干掉”?
风暴在持续酝酿,不管是新浪王志东,以及其他竞争者,都在不同程度对腾讯指责过腾讯 。而腾讯持续突进的战略仍在持续,终于造成了这家企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系列危机 。
2010年7月,《计算机世界》一篇震惊四座的稿子问世,文章标题粗暴刺眼:“狗日的腾讯” 。采访人员许磊这样写道:“只要是一个领域前景看好,腾讯就肯定会伺机充当掠视者,它总是在默默地布局、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的背后,它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来搅局,让同业者心神不宁 。而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划走自己的那块蛋糕,有时他甚至会成为终结者,霸占整个市场 。”
这篇报道被传到每一个门户网站上,让腾讯陷入空前的舆论围攻之中 。据《腾讯传》采访人员,当时一位腾讯高管曾说描述:在紧急召开的总裁办公会上,众决策人面前都摆着一封复印件,在长达一刻钟的时间里,没有人发言 。最后,马化腾开口了,他喃喃的说道:“他们怎么可以骂人?”
腾讯|为什么说马化腾比马云更像普通人?
文章图片

随后的几个月,更为劲爆的“3Q”大战彻底爆发 。这一次危机,则直接敲醒了马化腾和持续狂奔的腾讯 。
2010年末,马化腾发出了一封《打开未来之门》的邮件:“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所以选择邮件方式与大家沟通” 。邮件中,马化腾开展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号召全体员工放下愤怒,保持敬畏,打开未来之门 。在邮件的最后,马化腾提出“开放”的战略 。
而接下来的一年里,马化腾则连续召开了十场名为“诊断腾讯”的专家座谈会,邀请72位专家批评腾讯,并要求要求每一位高管必须至少参加一场诊断会 。会上,很多专家的言论尖锐,措辞异常激烈 。
其中,《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指出,腾讯的思维模式中存在着“帝国的思维”:“如同蒙古帝国那样,疆域非常大,但管理半径不够大,可能膨胀得非常快,但由于管理半径的不对称,会在短时间遭遇严重危机,甚至在某一点上被彻底瓦解 。”
然而,所有参会的腾讯人员,只有面对媒体与专家团们的集中批评,默默静听,不容反驳 。
历经此役,腾讯的战略理念,以及未来的方向彻底改变 。腾讯,也逐渐从一个事事参与、无限并购、无限竞争的凶狠进攻姿态中走了出来,投资理念,开始拥抱开放与共享 。而这样的开放,也大致成为了腾讯的特色 。
其中,一个最为直观,也是最令人深思与称道的例子是:自2011年后,腾讯表现也时常出现问题,批评声也始终存在,但诸如《腾讯没有梦想》等对腾讯激烈批评的文章,大都能长久地“存活”在微信上 。甚至,微信成为了对腾讯尖锐批评的最大阵地之一 。
从这一点上说,普通市民马化腾,确实有着不一样的胸襟 。
四、普通市民马化腾,普通公司Tencent
14岁生日那年,马化腾向家里要一台专业天文望远镜,可那要花掉他父亲4个月的工资 。
据马化腾父亲马陈术回忆:“他当时非要不可 。我们不肯买,太贵了,要700多元,他就写日记,说我们扼杀了一个科学家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