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科技|美企不用中国芯片,有气魄! 但可行性多高?( 三 )


因为随时有可以替代的品牌 。
第三 , 戴尔将失去中国的市场 , 这是毋庸置疑的 。 中国政府甚至于不需要限制戴尔在国内市场的销售 , 戴尔产品在大陆的销售会迅速降低 , 因为没有竞争力 。 而且大陆本土的品牌也相当好 。 套一句老美的说法 , 这是 No brainer question 。
戴尔以价格竞争力起家 , 对于品牌、价格、与市场等的问题 , 戴尔不会不知道 。 因此 , 虽说是两年后的2024年要达成去中国供应商的目标 , 但到时候会不会真的如此做 , 还是个未知数 。
有一个可能性 , 戴尔只要尽力了 , 就好 , 就可能可以达到戴尔的目标 。 这点可就说来话长 , 但我们长话短说 。
难道戴尔的目的 , 真的是要完全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吗?这才是重点 。
戴尔在美国政府部门有很好的管道 , 在政府机构的占有率也很高 , 现在美国的公司行号与政府机构 , 几乎每人一台笔电 。

加上戴尔服务器与存储器在政府机构的销售 , 那是一笔很大的金额 。 因此 , 如果戴尔配合拜登政府的政策 , 首先扬言要与中国供应链脱钩 , 这是可以理解的 。 戴尔配合拜登的政策 , 算是美国私人企业界的第一名 , 第一个起跑的 。
到了2024年 , 只要一些供应商的生产线离开中国 , 戴尔就可以向拜登政府交代 , 瞧 , 我已经很努力了 , 也实际这么做了 , 但是没有办法 , 再搞下去我就要亏本 , 关门大吉了 。
只要能够对拜登政府有所交代 , 只要尽力了 , 就好了 。 到时候是不是真的能够与中国的供应商脱钩 , 不是很重要 。
这是其中一个可能性 。
但是 , 我们也不能排除其可能的影响 。 当戴尔率先这么做 , 又有其他美国厂商的配合 , 例如惠普 , 的确是有可能引起一股风潮的 。 至于这股风潮会有多大 , 我们接下来分析 。
戴尔的企图是否会成功?拜登政府的战略是否会成功?得要经过中美两国的企业在市场上的一番较量 。 我们认为 , 这才是真正的较量 , 中美双方短兵相接 。
所以 , 接下来我们看中方企业可能的反击 。
我认为 , 这对中方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机会 。 拜登的策略是借由头部厂商 , 带领供应商离开中国 。 尤其是 , 许多的供应商是台商 。
鉴于美国在台积电上的成功经验 , 美方认为 , 可以复制台积电到美国设厂 , 因此从台湾带走了一些配合厂商的经验 , 也到美国投资设厂 。 拜登认为 , 可以因此让供应商离开中国 。

因此 , 如果过一阵子 , 美国那边又通过什么新的补贴法案 , 补贴美国的信息厂商 , 比如说戴尔与惠普等 , 大家不要觉得奇怪 。
如此的话 , 中美将进入补贴大赛 , 产业比拼大赛 。 欧洲也会被拉进去 。 只不过 , 欧洲没有什么个人计算机大厂 , 只能够在旁边干看着 。
既然美国要拖着台商一起干 , 那么这些信息产业链的台商 , 今后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 就取决于与中国供应商的较量 。 到了这个地步 , 情势就复杂了 。 原本是成熟市场的个人计算机市场 , 也将热络起来 。
这会是继中美芯片战之后 , 台商第二次被大规模地卷入中美供应链争夺战 。
相比于这一次的供应链争夺战 , 台商即便有美国的市场保证 , 也不会有优势 。 理由是:
这20年来大陆本土信息供应链厂商也随着崛起 , 横跨PC(个人计算机)、笔电、手机、面板、游戏机、电视等 。 大陆的优势在于 , 大陆同时具备终端品牌与零部件、组件等的供应商 。
而台商方面 , 几乎只有零部件与组件的配合厂商 。 虽然台湾也有个人计算机品牌大厂 , 例如宏碁与华硕 , 但由于台湾市场小 , 台湾的供应商仍然要看大陆与美国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