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他:“反杀”资本,逼退刘强东贵人,被美团字节疯抢,让巨头掉血( 二 )


同时 , 为了让咖啡风味更浓郁 , 韩玉龙把咖啡粉用量从18-20克加到25克 , 同时搭配朝日绿源的新鲜牛奶 。
每周 , 老韩都会跑三四次松江的烘培厂 , 挑选高品质豆子 , 亲自烘焙 , 用来抵消原料成本的增加 , 同时保证咖啡的口味 。
这家2平米的小店没有座位 , 只有一个小小的窗口取咖啡 , 客人只能在店前排起长龙 。
有人劝他做外卖 , 但韩玉龙始终不答应 , 他说:
“咖啡是一种有机的饮品 , 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 随着温度的下降 , 酸度会上升 , 顺滑度会下降 , 咖啡和牛奶会分层 , 原本醇香的咖啡就会变成了一杯酸苦的‘药水’ 。 为了赚这笔快钱而损失掉品牌的信誉 , 得不偿失 。 ”
为了弥补顾客体验 , 没钱做营销的韩玉龙想出一招 , 自带杯子打咖啡的顾客 , 立减5元 。
在咖啡品质上下重金 , 其他一切做减法 , 一杯精品咖啡送到顾客手中 , 只需要15元 。 这种“忽视服务”的做法 , 在餐饮业被视为大忌 , 却让韩玉龙收获了成功 。
开业第一天 , 招牌甚至都没挂好 , Manner就收获了1000元营业额 。 附近的白领买过以后觉得好喝 , 改天又带着杯子来买便宜5元的咖啡 。
口碑是最好的广告 , Manner逐渐成了“高端精品、高性价比咖啡”的代名词 。 中国首位COE国际咖啡杯测赛的裁判黄俊豪甚至表示:“上海精品咖啡业界只有少数几家窗口店 , Manner是里面咖啡做得最好的 。 ”
据了解 , Manner第一家店开出后 , 每天能卖出两三百杯咖啡 , 单月的营收高达10万元 。
可见 , Manner的各种细节打造出了一个极致坪效的商业模式 。
万事俱备 , 只等风来 。
【3】
2018年 , 徐新出现了 。
对于这位投资女王来说 , Manner不仅具备瑞幸的复制基因 , 还能兼顾低价和品质 , 在薄利多销的同时 , 增强用户粘性 。
甚至 , 不做外卖也在减少配送和包装费用的同时 , 达到了上述目的 。
以瑞幸为例 , 2018年一季度 , 瑞幸的配送费在总成本的占比为10% , 一年之后这个数字就飙升至56% 。 钱治亚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单纯的外卖模式没有生命力 , 瑞幸的主打模式是快取并非外送 , 希望能将门店开进写字楼和企业 。 ”
由于Manner做的是精品咖啡 , 除了高性价比外 , 专业咖啡师可以成为门店IP , 与顾客产生更多交流 , 容易成为上班族放风的集散地 , 更有几率跑通快取模式 。
多重考虑下 , 徐新说服韩玉龙开始融资扩张 , 做真正的品牌 。
当年10月 , Manner获得今日资本8000万A轮融资 , 开启了从低调到迅猛的扩张之路 。
很长一段时间 , 徐新和韩玉龙各司其职——今日资本负责融资、开店等经营事项 , 韩玉龙夫妇专攻产品研发 。
而韩玉龙在这段时间考虑的 , 主要也是如何将单店优点复制到成百上千家店 , 以保持品质的稳定输出 。
比如 , 亲自烘豆子的法子行不通了 , 那么怎样保证咖啡豆的供应和烘焙的品质?
又比如 , 半自动咖啡机需要大量优质咖啡师——甚至可以说 , 咖啡师就是Manner产品差异化的关键——那么如何保证人才供应跟上开店速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 韩玉龙与咖啡庄园的深度合作 , 从咖啡种植、处理、运输 , 每一道环节严格把控 , 为客人呈现中国好咖啡 。
同时 , 在南通 , 他还开了一家占地4000平米的咖啡豆烘培厂 , 做自己烘焙的精品咖啡豆 , 为全国门店及电商平台供货 。
除此以外 , 韩玉龙还在内部搭建起培训学院 , 批量生产咖啡师 。 经测算 , Manner的人力成本占单店成本15%左右 , 几乎与房租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