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转”出来的千亿产业——南安石材陶瓷产业转型观察( 二 )


日前,采访人员走进官桥的陶瓷龙头企业——协进陶瓷的生产车间,公司斥资6000万元引进的两条自动化生产线进入视野。据了解,过去一条生产线都要100名工人,而最新引进的这两条生产线只需50名工人,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生产也更高效。
“这种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仅烘干窑就有100多米,主窑更是长达266米,不仅缩减了用工量,而且产量惊人,一天能生产8000平方米。”协进陶瓷总经理林时迎告诉采访人员。
采访人员从南安工信部门获悉,经过最近3年的推广,当前,在南安石材陶瓷产业,超过七成的规模以上企业采用了自动化生产线。
采用智能装备,不仅缩减了用工,产品质量也在跃升。以协进陶瓷为例,公司不断在研发上下足功夫,成为省内首家突破了“双零”制陶技术的厂家。该技术可以让板的强度增加,跟保温产品复合,也不易断裂,即便用在北方,冬天结冰膨胀,也不会轻易被拉裂脱落。“双零”产品的价格能比普通产品高15%至20%。
“智能装备在石材陶瓷产业的推行,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为产业转型升级打开了新空间。”南安工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智能装备的推广和运行中,南安还加大了产学研的融合力度。2020年以来,南安市相关部门、石材和陶瓷协会,联通同济大学、华侨大学等院校,强化校地、校企合作,为当地石材陶瓷企业采用智能装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采访人员 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