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滑铁卢」终端失速 华为“战车”会脱轨吗?( 二 )


汽车行业整个投资回报周期非常长 , 这个特点也给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压力 。 在整个行业和华为自身均处于冬渐远而春未至的阶段里 , 如做不到从强打鸡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 , 实现自力更生持续造血 , 华为汽车业务这个烧钱的生意恐将无以为继 。
于是 , 在2022年12月8日的华为内部会议上 ,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立下“军令状”: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按照某汽车领域自媒体的估算 , 华为车BU盈利的最低要求是搭载华为零部件的问界车型年销量达到70万辆 , 意味着接下来三年其销量需要在2022年基础上增长10倍 。 不得不说 , 问界为代表的华为智选车在过去的2022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AITO全年累计销量7.5万台 。

03画在饼上的“第一名” , 迷失在“朋友圈”里
盈利的重任在前 , 华为汽车选择继续扩大“朋友圈” , 在尝到甜头的智选模式上发狠力 。 只有复制更多的智选车 , 卖出更多的智选车 , 华为汽车才能赚的更多 。 最近加入朋友圈的就有奇瑞、江淮这样的新朋友 , 也有像北汽这样的老朋友 , 进圈的新老朋友彼此心照不宣 , 都是奔着华为最为关键的渠道优势来的 。
理想汽车CEO李想就曾说过“一个城市有没有理想汽车门店 , 市场占有率将会相差8倍” , 可见渠道对于造车新势力有多重要 , 对于急需品牌声量、却又迫于资金压力的新兴造车新势力品牌来说 , 华为的渠道优势无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排队入圈 , 华为门店也将挤入更多车型 , 势必提高华为门店的运营成本及人力成本 。 优质的通常稀缺 , 就如同华为的渠道资源 , 必将引起圈内好友经历一场明争暗斗的角逐 。
华为智选或将变成“华为海选” , 在这场“海选”中 , 车企和消费者都被迫参与其中 。 抱上华为的大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据媒体报道 , 攀上华为造车的赛力斯三年亏掉60亿 , 这是车企代表对这个疑问交出的一份答卷 。 站在车企角度来看 , 华为在帮助品牌提升销量的同时 , 也在获取车企的丰厚利润 , 令车企深陷“增量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 更是沦为华为代工厂替华为打工 。 站在行业大环境来看 , 智选模式只是进入新能源车市场的一块“敲门砖” , 随着极氪、埃安等传统车企子品牌销量的崛起以及未来小米汽车的上市 , 华为渠道的优势可能将不再那么明显 。
【华为|「滑铁卢」终端失速 华为“战车”会脱轨吗?】“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就是要做到第一 , 没人记得住第二” , 2022年4月 , 在一场访谈活动中余承东喊出霸气的口号 。 随后领着华为汽车奔走四方 , 广交天下朋友 , 逐渐迷失在朋友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