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危机四伏的红星美凯龙,为何还被阿里、建发“抢购”?( 三 )


1月15日 , 红星美凯龙举行的投资者电话交流会上 , 董秘邱喆表示 , “从2019年合作至今 , 阿里一直为红星美凯龙提供了诸多数字化、线上化的赋能 , 帮助红星美凯龙真正从一个传统的线下零售商场 , 逐步去进行商场的数字化建设 , 包括所有商品数字化、线上化的上单、线上流量入口的打造等等 。 未来 , 我们将持续地与阿里探讨数字化赋能 , 包括双方在消费者群体的重合度、契合度 , 给彼此带来的相互引流的作用等等 。 ”
事实上 , 比阿里更早与红星美凯龙结缘的互联网大厂是腾讯 。 2018年10月 , 红星美凯龙曾宣布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 , 并公布了双方推进“智慧零售”的首个成果——IMP平台 。 该平台将红星美凯龙与腾讯的线上线下数据打通 , 把家居行业的商品、技术、内容、数据、媒体、服务等各方参与者引入其中 , 形成生态圈 。 不过 , 腾讯与红星美凯龙的合作未涉及股权 , 而是业务层面的合作 。 并在当年双11期间 , 通过“团尖货”大促实现全国商场成交额超过160亿 , 同比增550% 。 总订单超41万 , 客单价达到3.89万 。
在家居线下战场 , 红星美凯龙能“脚踏两只船” , 阿里其实也是“一心两用” 。 20018年2月 , 阿里巴巴斥资超过54.53亿元 , 拿下居然之家15%的股权 , 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 当时 , 居然之家是以家居为主体 , 分别涉足电商、物流、金融、大消费为战略支撑的大型商业连锁集团 , 在全国有223家门店、市场销售额超600亿元 。 在“2022年居然之家&天猫双11启动大会”时 , 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说道 , 阿里的强项是流量 , 流量+内容+平台 , 营销自然水到渠成 , 而居然之家是要把内容和服务做好 。
传统家居行业的路该走向何方?如果从纯财务投资者的视角 , 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这样依赖线下物业的传统家居卖场标的 , 除了其本身的业务增长空间、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之外 , 其自持物业资产与当前市值是否存在倒挂 , 鲸商认为也是一个重要评估维度 。
还是拿红星美凯龙来说 , 按照其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22年9月30日 , 红星美凯龙自持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约为963.23亿元 , 比上年同期微增值2.61% , 而当前公司市值约为247亿元 , 二者之间明显存在倒挂现象 。 因此 , 只要房价不暴跌 , 红星美凯龙的债务水平得到改善 , 业务增长重新获得动能 , 建发与阿里当前入股红星美凯龙的确是个好时机 。
受到阿里、建发入股的利好刺激 , 红星美凯龙H股在过去两个交易日里收盘累计涨幅接近29% , 红星美凯龙A股已连续两个交易日开盘涨停 。 当然 , 阶段性的股价上扬并不代表公司未来发展如履平川 , 还是要回归市场、回归经营的本质 。
数字化转型拥抱互联网 , 其实红星美凯龙早在2017 年就自我“革命”过 , 但未成功 。 当时 , 车建新挖来了曾经主导苏宁电器互联网改造的执行副总裁李斌 , 挂帅红星美凯龙总裁主导互联网改造 , 正值红星美凯龙30周年之际实施“1001”战略 , 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红星美凯龙未来将打造1000座家居mall , 用1个互联网新模式 , 为实体店赋能;二是用数字技术 , 实现真正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三是基于1001的对称美学 , 打造设计平台 , 用美学价值带动产品创新 。 ”
然而 , 理想很美好 , 现实很骨感 , 除了烧钱外 , 红星美凯龙开展的线上业务也并没有展现出亮眼业绩 。 2018年7月 , 伴随李斌的辞职 , “1001计划”也彻底宣告失败 , 同时也标志着红美凯龙独立发展电商业务的时代的结束 。 紧接着 , 10月有了跟腾讯智慧零售的合作;次年 , 也才有了联姻阿里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