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仙童同宗上演“最强德比”:AMD活成了Intel最强劲敌?( 三 )


AMD和Intel这厢对簿公堂 , 那头PC市场IBM已然一家独大 , 市场份额从55%一路飙至84% , 眼看着这样一大块蛋糕被Intel独享 , 不甘心的AMD一边推出彼时业内最高的质量标准int.std.1000 , 并成立新加坡分公司(1983年) , 一边又使出了看家本领——用5年时间 , 居然逆向工程了80386 , AMD不愧为逆向鬼才!
1985年 , AMD的Am386首次亮相 , 频率最终高达33MHz , 产品推出后 , 果然获得了市场的青睐 , AMD趁势打铁 , 于1989年推出了频率高达40MHz的386的高阶版本Am386DX , 1993年 , AMD再度推出极具竞争力的Am486版本 , 相较之于Intel的i486 , 性能高于约20%;
1994年 , AMD营收已超20亿美元 , 较之于90年的10亿美元出头 , 近乎翻了一番;
1995年 , AMD又推出了Am5x86处理器 , 拥有150MHz的频率 , 市售型号为Am5x86 P75+ , 对标英特尔奔腾P75之意一目了然;
当然 , 靠着山寨Intel设计并不断堆工艺的AMD , 很快就发现CPU产品边际效应递减了 , 也就是说 , 如果再不想方设法真正提升产品的原创设计能力 , AMD很难撬动Intel的芯片霸主地位 , 于是 , 我们看到了奇迹的发生:
“K6+3D Now”暴击Intel!
1996年 , 为了搞定原创IC设计 , 不再依附于Intel做逆向工程 , AMD豪掷8.57亿美元收购了IC设计公司NexGen(仅设计的无晶圆芯片公司 , 类似于苹果、高通和华为海思) , NexGen虽然是一家小型的IC公司 , 但是却因奔腾之父Vinod Dham的加盟而名声大噪 , Vinod Dham于1995年从英特尔离职 , 并来到了NexGen工作 。

“奔腾之父”Vinnod Dham
1997年 , AMD K6横空出世 , 从初始版本的233MHz一路提速至1998年1月的300MHz、5月的350MHz、9月的550MHz , 用实力彻底惊艳了半导体芯片界 , 而K6的大获成功 , 奔腾之父可以说居功至伟 。
1998年 , K6-2成功面市 , 对标英特尔奔II处理器 , 采用0.25微米 , 拥有930万个晶体管 , 自适应频率为200~5050MHz , 并首次引入了3D Now指令集 , 性能上已然超越了Intel SSE 。
2000年 , K6-2+迭代面世 , 采用了与后续的K6-III+同款架构 , 但这2款迭代产品的风头 , 都被对标奔腾III 及更高版本K7所淹没 。

图:Fritzchens Frits
2000年6月 , AMD推出了主频高达2GHz的速龙64位处理器Althlon Thunderbird系列 , 因该产品拥有出众的超频能力 , 一经推出就大受玩家欢迎 , 而速龙也顺理成章成了与英特尔奔四竞争的排头兵 。
2003年9月 , 速龙推出了Athlon 64 FX系列 , 基于K8架构 , FX-60双核2.6GHz , FX-57单核2.8GHz , 对标英特尔奔腾Extreme Edition 955产品线 , 后者作为英特尔至尊顶级产品 , 主频高达3.46GHz 。
2006年8月 , 英特尔将奔腾系列CPU降级为低端预算型号 , 转而用Core(酷睿)取而代之 , 全新架构的Core系列因低功耗和高吞吐量的设计思路而大放异彩 , 被誉为是Intel绝地反击的最有力一役 , 同年年底 , AMD已经从CPU天梯图中被拉下神坛——
英特尔重夺CPU性能霸主 , AMD再遭滑铁卢
为了打赢翻身仗 , AMD又在错误的时间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收购
2006年7月24日 , AMD宣布拟收购ATI Technologies(显卡制造商) , 交易对价54亿美元 , 这近乎占到了当时AMD一半的市值 , 说是AMD的一次豪赌都完全不过分 。
ATI较之于显卡巨头nVidia , 商业吸金能力天壤之差 , 也就是说压根没什么造血能力的ATI , 完全不值54亿美元的天价 , 而讽刺的是 , ATI真正有商业化前景的移动图形部门Imageon , 竟然仅以6500万美元的对价“贱卖”给了高通 。
高通吸收了Imageon之后 , 摇身一变命名为Adreno , 这便是后来高通骁龙SoC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GPU架构 , 恐怕听闻这一幕 , AMD肠子都要悔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