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互联网,不能失去投资的力量( 二 )


丰富度的提升 。 2021年11月 , B站在现金流并不宽裕的情况下 , 拿出6亿元收购了奥飞娱乐旗下的“有妖气”原创漫画平台 。
这次收购引来观察者的一片质疑 。 但对于B站来说 , 如果想尽快扩展自己的内容丰富度 , 给用户呈现出更多(可能)更好的内容 , 除了收购 , 哪里还有其他更快的方式呢?拿出6亿元招兵买马再造一个有妖气平台 , 需要多久?
除了这笔投资 , B站还进行了包括支付、餐饮、新能源汽车、服装、游戏公司在内的多种投资 , 乍看之下让人摸不着头脑 , 但这其实是一个年轻用户的互联网入口+生活方式集成的思路 , 是内容+消费的商业化模式 。
只有投资与并购的扩展 , 才能帮助这家曾经只有内容能力的公司 , 快速扩展和具备多种服务用户的能力 。 即便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 冒一定的风险 , 去融合与试错 。
如果这些包括线上、线下、实体、虚拟在内的多种商业模式 , 都需要一点点去自己孵化 , 对于管理层来说 , 将是多么巨大的挑战?再加上产品打造过程中很低的容错率 , 都让投资与收购变成了性价比最高的动作 。
就像杨致远和扎克伯格可以“轻易”扔出10亿美元收购 , 这是在几十年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 早就被论证清楚的事实 , 是互联网公司工具箱里的常备工具 。
03 推演


没有任何管理者是全知全能的 , 完全采用内部孵化方式扩展能力半径的只是少数 。
“不许投资”已经被证实是假消息 , 那么对于如今的互联网公司来说 , 资本的力量应该被如何使用?
首先 , 就是垄断的高压线触碰不得 。
所谓垄断 , 不是指对某一块市场形成支配地位 , 而是对这个支配地位的滥用——包括无限度地向小商户收取服务费用、向用户和客户收取过高的佣金和会员费等等 , 不论表现是什么 , 其本质上都是对超额利润的追求 。
巨头们可以通过投资和收购去对抗竞争对手 , 但最后即便获得成功 , 也仍不具备赚取超额利润的合法性 。 这其实并非是互联网公司所独有的情况 , 很多行业都经历过类似的历史时期 。
如果不以超额利润为出发点 , 巨头们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激进地挥动并购大棒?
其次 , 对于多数互联网公司来说 , 用户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满足所有需求的入口和平台 , 能力圈的构筑仍然需要借助并购工具 。
没有管理者是全知全能的 , 完全采用内部孵化方式扩展能力半径的只是少数 。
网易是这个少数中的典范 , 也给其他互联网公司提示了一种可能性:丁磊和团队先后孵化了门户网站、游戏、在线音乐、在线教育、电商等业务 , 几乎没有一个靠的是收购 。
类似的还有拼多多 。 这家公司从头到尾都在贯彻自己的经营哲学 , 除了收购付费通获得支付牌照之外 , 几乎没有任何的收购动作 。
互联网企业的领导者可以扪心自问 , 是否可以像丁磊和黄峥一样 , 完全靠自己团队的力量打造产品 , 扩展企业的边界?
如果大多数人得到的都是一个否定的答案 , 那么资本的力量 , 就仍是互联网公司所必须的 。
04 写在最后当比尔·盖茨决意淡出微软的时候 , 他可能不会想到 , 互联网的力量 , 会把微软推到如今的高度 。
当乔布斯决意不再持有苹果的股份 , 以换取重新掌控这家公司时 , 他可能不会想到 , 互联网的力量有一天会让一个硬件企业彻底蜕变 , 直到市值突破三万亿美元 。
互联网的潜力总是被错误判断 。 即便是这个星球上最有远见的企业家们也未能幸免 。 那么当我们身处2022年 , 互联网作为一个行业整体都陷入阶段性的困境与质疑时 , 我们是该选择恐惧 , 恐惧它的盛世到此为止 , 还是选择相信 , 相信它仍有价值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