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行”的App经营:五亿客户规模、亿级月活是如何炼成的?( 二 )


这一自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工行庞大的客户基础——个人客户总量达6.9亿户 , 服务全国近半人口;其中 , 私人银行客户19.8万户 , 总量同样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
相较之下 , 招行作为股份行代表 , 总共1.65亿的零售客户 , 就撑起了两大App各5000万上下(??)的月活 , 可以说已经做到极致 , 代表了银行业App建设与运营的顶尖水平 。 但是相对较小的体量和客户基础 , 让其App无可避免地率先遇到流量瓶颈 。
当然 , 对于银行App而言 , 庞大的客户基础并不直接带来月活数据的跃升 , 拥有数亿个人客户 , 而月活仅数百万的银行App并不鲜见 。
十年坎坷:落后、反超、加速推进
事实上 , 工行App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 工行相关负责人做出了简要总结 , “2016年落后、2017年追赶反超、2019年加速推进 。 ”
工行App的故事发端自10年前 。
2011年 , 工行推出“工行移动银行”——当时是国内首家全面整合并整体推出移动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 , 涵括了工商银行的短信手机银行、WAP手机银行、iPhone手机银行、Android手机银行、iPad个人网银等一系列移动金融产品 。 其主打功能是 , 转账汇款、缴费支付、手机购物等等 。
2015年 , 随着4G网络全面普及 , 互联网金融爆发 , 银行APP数量井喷 。
当年3月 , 工行发布互联网金融平台“e-ICBC” , 包括电商平台“融e购”、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直销银行“融e行”三大平台 , 以及支付、投资理财、融资等三大产品线 。 当时 , 工行的手机银行客户量是1.65亿 , 网上银行客户量是2亿 。
这是工行互联网金融的2.0版本 , 集齐了工行版的京东、微信以及手机银行 。
其中 , 类似微信的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 , 初衷是便于客户与客户经理在线联络 , 客户之间也可以如微信一样直接沟通 , 或者建立群组 , 同时还能办理转账汇款、购买理财产品等业务 。 推广初期的卖点是 , 下载这一产品 , 可以免去短信余额变动提醒资费 。
不过 , 这一金融机构的社交尝试并不顺利 。 将原本手机银行可以实现的部分功能分拆到另一款App , 再着力模仿社交软件的功能 , 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用户不便 。
2016年 , 工行内部将手机银行的地位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
根据上述负责人的回忆 , “当年 , 工行提出要将手机银行作为全行竞争制胜的“重器” , 成为金融业务的承载体 。 ”行内求新求变的氛围之下 , 工行启动了银行业内最早的一波社会化营销尝试 , 通过h5小游戏的方式在微信内尝试社交裂变 。
此时 , 银行卡的地位也首次让位于手机银行——即使不是工行卡客户也可以登录工行App , 而工行卡客户只要拿着手机就可以到工商银行办业务 。
2017年8月 , 时任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态 , 工行在推进e-ICBC从2.0到3.0(智慧银行)的转变 , “进一步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 , 建设智能化的营销、产品服务、风控体系 。 ”
同一时期 , 工行开始全面整合重构企业级业务架构 , 在原电子银行部基础上组建了网络金融部 , 负责智慧银行战略的落地实施 。 同步还完成了七大创新实验室的组建 , 布局金融科技各前沿领域 , 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大数据以及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验室 。
这一时期 , 工行在移动端终于实现了落后到反超 。 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 “2017年末 , 工行App实现了业内用户规模第一、活跃第一和粘性第一”
2019年 , 工行再次在战略上做出调整 , 从“智慧”转变为“生态” , 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1.0 , 提出“生态银行” ,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