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刘强东,各有一家公司倒在了2022年( 二 )


雷军和刘强东,各有一家公司倒在了2022年
文章图片
而对比两个平台货的体量来看 , 小米有品明显多于有品有鱼 , 除了电器、日用品之外 , 还有生鲜等 , 因此在返佣力度缺少竞争力的情况下 , 消费者显然更乐意转移到货品池更大的平台上去 。
其次 , 长期大额补贴的思路难以维系 , 社交电商的底层逻辑是将平台可以拿到的商品提成 , 分给用户 , 而其面向的客群主要以下沉市场为主 , 大多是奔着“薅羊毛”来的 , 而很难形成稳定的复购 , 在平台想要获得新客的方向来看 , 其“性价比”很低 。 以环球捕手2018年期间的补贴政策为例 , 一级代理拉一个用户能拿到100元补贴 , 二级代理也能拿到50元 。 按照500人的社群规模 , 一个大代理一天拿到2.5万元的补贴并不夸张 。
一位长期做社群团购的经销商对「电商在线」提到 , 社交电商更适合会员自购 , 如果会员想要多赚佣金 , 那手中必须有几个“韭菜群”才行 。 “但这种都是一次性的 , 很难长久 。 ”
, 京东拼购在2019年9月升级为“京喜” , 并在10月获得微信购物的一级入口 , 淘宝特价版(后改名为淘特)也很快上线 。 与此同时 , 东小店、淘小铺也在同一时间占据了社交电商的入口 。 但本质上 , 拼多多、京喜、淘特、淘小铺、东小店等 , 其实都在同一个流量池里 , 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内耗” 。
(工厂直连制造)
雷军和刘强东,各有一家公司倒在了2022年
文章图片
社交电商 , 很明确成了落跑者 。 上述社群团购经销商坦言 , 从2020年开始 , 大量团长和KOL正在离开 , “品牌商在S2B2C(社交电商平台)上的销量已经越来越差了 , 因为卖货的小B商户都不在平台上了” 。
小B们去了哪里?伴随着疫情之后内容电商的兴起 , 以及社区团购的猛攻 , 直播间、达人短视频、各类社区团购平台等更为火热 , 并且以快团团为代表的一批社群团购工具 , 也让握有社群资源的团长们有了更直接的生意渠道 。 可以实现极致性价比的平台越来越多 , 小B们自然用脚投票 , 逐渐分散掉了社交电商在下沉市场的份额 。
也有人说 , 社交电商的倒掉并不是有品有鱼和东小店的集中关停 , 而是早在云集上市破发就开始了 。
的确 , 作为社区电商中成功登陆美股的代表性平台 , 云集的每一步都关系着行业的方向 。 2020年成为云集转型的开端 , 云集当年Q2的财报中 , 会员计划的收入变成了1230万元 , 这个数字在上一年同期则是2.67亿 , 这也被视作云集近两年在会员模式上的调整 。 几乎同一时间 , 爱库存也取消了会员费 。
抹掉会员标签 , 社交电商开始将内核转向供应链 。
2021年Q3的财报中 , 云集净利润6140万元 , 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 复购率连续超过12个月维持在80%以上 。 对此 , 云集董事长兼CEO肖尚略表示:“在第三季度 , 我们继续专注于执行极致精选和供应链差异化战略 。 差异化的供应链矩阵 , 相信它会为我们的会员提供巨大的价值 。 ”
雷军和刘强东,各有一家公司倒在了2022年
文章图片
(Costco在自有品牌上的成功之处 , 成为零售业标杆)
某社交电商平台负责人曾提到 , 平台打造差异化供应链的目的有两个:第一 , 差异化供应链能持续吸引C端消费者;第二 , 与京东、淘宝等综合性电商平台相比 , 社交电商在传统快消品的销量上并不占优势;第三 , 自有品牌的毛利高 , 对无法整合资源的小B商户而言 , 更有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