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曾估值100亿美元,现市占率不到1%,昔日国产手机之光要卖身了?( 二 )


2003年 , 27岁的黄章创立了魅族 , 最初搞MP3 。 当时正是VCD没落 , MP3流行的好时候 。 在黄章的打磨下 , 魅族的MP3无论在外观上 , 还是音质上 , 都达到了国产MP3的巅峰 , 媲美苹果ipod 。 好口碑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 当年魅族销售额就突破10亿元大关 。
创业4年后 , 乔布斯发布第一代苹果手机 。 黄章带着魅族快速转型做手机 , 他的判断是对的 , MP3的未来不是MP4 , 也不是MP5 , 而是智能手机 。 2009年 , 魅族的首款智能手机M8上线 , 推出仅仅2个月 , 销量就已达到10万部 , 短短5个月 , 销售额就已突破5亿元 。
成就黄章和魅族的是偏执 , 或者说是匠人精神 。 M8经过了两年的研发 , 经过34次修改 , 产品性能上比肩苹果 , 甚至有粉丝跨省倒车排队抢购 。
世界首富洛克菲勒曾说 , 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 这为黄章的偏执且成功找到了依据 。 尝到成功甜头的黄章相信 , 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 就一定有好产品 。
黄章有一个案例广为流传:两三年不去公司一年到头宅在家中研究产品设计一个月出门一次只为理发 。 外界说他比乔布斯还乔布斯 。 用黄章的话来说:产品第一其他都是第二 。
硬币有正反两面 , 成就你的 , 也可能困住你 。 黄章闭门研发新产品时 , 忽视了外部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行业主流趋势 。 有人说 , 黄章做产品非常专注 , 就是想要把这个产品做好 , 做完再推出去 , 没有考虑符不符合市场需求 。 结果产品一推出 , 市场已经不对了 。
章法失衡的魅族2012年之后 , 中国手机市场经历了三次风口:第一次是千元机换机大潮 , 小米崛起;第二次是三四线城市换机潮 , OPPO、vivo崛起;第三次是中高端手机大潮 , 华为趁势崛起 。
三次 , 魅族都没成为风口上的猪 。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 , 2021年上半年 , 国内手机市场份额被OPPO、vivo、小米、苹果、华为等瓜分 , 魅族的名字没有出现 , 淹没在1%中 。 2020年4月 , 魅族市占率仅有1%的话题 , 就被广泛关注 。

别看魅族现在风光不再 , 各大厂商的玩法 , 都是魅族玩剩下的 , 比如粉丝经济 。 黄章不喜欢出差 , 他的阵地不是各大发布会 , 而是魅族社区 。 2003年开始 , 黄章就开始在社区发帖 , 和网友讨论各种问题 , 曾经每天要花费几个小时 。
在魅族论坛中 , 魅族第一款手机M8“市场占有率排第二 , 占比13.5%”的帖子广为流传 , 但未找到数据证实 。 此后 , 魅族的市占率被传4%、6% , 也很难找到相关数据 。 至于魅族实际市占率更不好判断 , 在多个渠道的统计中 , 占比1%以上的厂商 , 没有魅族 。
对于吉利收购魅族的消息 , 魅族社区议论纷纷 , 看下魅友的评论:
“魅族终于抱上大腿了”;
“只希望魅族能继续做自己 , 吉利不干预的前提互相发展壮大”;
“吉利如果真的想要认真做手机 , 魅族绝对是一个蛋糕 , 魅族刚好半死不活的 , 没有钱 , 试问吉利想做手机业务 , 如果找大厂合作 , 大厂愿意吗 , 肯定是先小厂啊 , 魅族正好合适”
“不如被收购 , 我更愿意看到它触底反弹 , 或者在稍有荣光的时候落幕 , 也不想像现在这样消费热爱 , 消磨信仰 , 最终口碑崩坏惨淡收场” 。
主流趋势的把握不准 , 仿佛一艘大船失去了正确的航向 。 但那不是黄章一个人的问题 , 魅族前高级副总裁李楠认为是文化问题 , “整个公司文化自上而下的自大” 。 他还透露 , 魅族当年还自己做微博想跟新浪竞争 。
心比天高 , 魅族的实力却似乎撑不起来 。 产品战略上 , 魅族频频失误 。 比如2016年一年发布了14款产品 , 请了近20位歌手镇场 , 但没有一个爆款 , 反而被质疑产品线混乱 。 魅族15、16、Pro7等寄予厚望的手机也遭遇滑铁卢 , 外界给出的原因是创新力不足 , 以及品牌调性与粉丝割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