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算中心相继投运 AI产业化困局破解了?( 二 )


许映童认为,人工智能一定要在产业落地,这也是目前整个产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和挑战。
“这首先要发挥各方面的政策的引导优势,指导性的规划可能还不够,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的投入,要加大支持力度,也帮助我们的传统企业认识到人工智能它的价值,通过示范点的建设,来加强人工智能方案的推广。”
许映童还强调,产业的纵向合作也非常重要。“包括交通、电力、能源、金融等,把一个个垂直场景打通,以国家的重大需求为牵引,让行业、企业联合在一起,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而这不是靠单一的企业可以完成,这其中涉及到传统的自动化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人工智能算法、AI平台等。通过把产业链资源联合起来,面向场景,实现对行业的落地突破。”
郑纬民则指出,随着各地算力基础设施发展完善,算力联盟形成统一的调度是大趋势。
“人工智能计算机我们已经有很多,武汉有、深圳有、西安有、郑州有、成都有,这些机器有没有可能把它统一成一个大的算力?把它连起来,变成统一的调度。这不仅是能解决大问题,对于国家来说,符合双碳目标,碳达标,碳中和也是有好处的。”
打造人工智能的中国体系
算力,已经成为中美科技博弈的焦点。
1月25日,Meta(Facebook前身)联合英伟达正式推出了人工智能研究超级集群计算机,其目标是最终运算速度达到220 petaflops(每秒22亿亿次),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强大的AI超算。而Meta表示:开发超算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元宇宙愿景,因为在元宇宙平台中,AI驱动的应用和产品将发挥重要作用。
郑纬民认为,在算力方面,我们跟美国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
目前,各地建设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成为了国产AI生态的孵化器。商汤方面透露,其AIDC可以为国产芯片提供大规模应用环境,预计到2024年所有服务器全部到位时,AIDC国产化的硬件比例将超过50%。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具备条件发展“中国体系”。但要在突破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完善AI芯片、AI框架、AI平台、AI算法、AI应用等等。在这些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发挥国家体制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尽快攻坚困难。
许映童指出,“在应用层面,中国和美国确实做到了并驾齐驱,但具体到基础的软硬件平台层,基本上国外的技术占据了全球95%以上的市场,从面向未来的场景来看,也有建设中国体系的必要性。”
【 超算中心相继投运 AI产业化困局破解了?】而王金桥对中国体系的前景表示看好。“现在中国体系正在迈向从可用到好用的过程。因为我们现在有更多的应用场景,也有很多国产化芯片,从训练框架到应用平台,都是百花齐放的模式,所以这块的发展空间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