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智能组网:当你打开家门后……( 二 )


- 02 -
提速与“翻转”曾几何时 , 我们还处在触网的生活中 。 家中的带宽范围只有14.4-56K , 下载速度大概只有7KB/S 。 每到月末 , 家长拿着固话账单追着我们打 。 电脑是奢侈品 , 拨号上网更是奢侈 。 谁家有一个龟速的“猫” , 那都得是这一片区的孩子王 。 千禧年后 , 互联网才真正热闹起来 。 宽带ADSL上线 , 游戏、电影、聊天 , 成为又一代孩子的集体记忆 。 我们学会了去网吧买点卡 , 也为在学校信息课上脱离老师联网控制而煞费苦心 。 再后来 , ADSL宽带逐渐升级为光纤宽带 。 无线上网成为潮流 。 至今还有千奇百怪的WiFi密码引人津津乐道 。 是为了安全吗?似乎不是 , 大家靠着WiFi密码让家变得特别 , 成为个人风格的新载体 。

这是一种颇具社会哲学的翻转 。 越来越个性化的潮流从我们的思想里投射到现实穿搭中 , 现在又挪移到了更外部的空间:家里 。 智能组网服务恰恰为此而来 。 中国移动根据用户需求建设组网配置方案、提供安装部署与后续保障服务 , 并推荐和提供AP路由器、WIFI中继器等终端 。 如今在家里 , 我们可能已经看不见各种线圈了 , 取而代之的 , 是墙上的一个小面板 ,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 都能拥有稳定快速的无线网络 。
- 03 -
那些最优方案在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 , 智能组网团队还在为不断冒出的新问题烦恼 。 组网终端工程师王小州是一个深度游戏爱好者 , 在过去 , 他甚至能为此做到单独拉一根网线在自己的书房里 , 不让家人进入这片圣地“蹭网” , 不容置疑 , 因为这是他的专业领域——家属于内网 , 我的书房就属于内网中的“内网” , 游戏延迟和内网质量深度挂钩 , 你们不能来干扰 。 但是 , 这种有些影响家庭和谐的套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 他的工作重点就是“恢复家庭关系” , 没错 , 专注研究提升家庭内网质量的课题 , 成为智能组网团队里的“居委会大哥” 。

这是一场反反复复的实验和测试 , 他要模拟家庭环境 , 排除周边干扰和设备位置等多重因素 , 再寻找网络的优化方案 。 他与团队进行了大量实测数据分析 , 推出了一款内网质量检测工具 , 帮助负责安装的工程师为千万个家庭一一找到组网安装的最优位置 , 让智能组网成为幕后英雄 , 将他们吃过的那些“家庭矛盾”的苦 , 消弭于无形 。
- 04 -
坚持的意义2014年 , 中国移动的智能组网团队已然着手研发 。 2021年4月 , 他们发布了首个家庭千兆光网解决方案“全光WiFi” 。 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 , 口碑与问题同步积累起来 。 在行业视角和大城市里 , 他们听到的是一片掌声 。 但团队注意到了这项业务中“沉默的大多数” 。 组网设备对于许多人 。 尤其是老人、小孩来说 , 使用门槛仍然较高 , 一旦遇到问题 , 他们只能寻找儿女、爸妈来解决 , 这些中青年用户在路由器面前打开、关闭、换接口 , 鼓捣了一阵子后 , 可能还是得拨打客服电话找装维人员上门处理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研发团队从2个角度找到了突破口 。 一方面 , 在和家亲APP上提供远程管理服务 , 并且放上终端设备的“百问百答” , 方便用户快速上手自行维护 。 另一方面 , 研发团队坐镇后台 , 构建起家庭宽带的大数据平台 , 通过网速等数据智能分析用户端侧数据行为 , 直接远程帮助用户稳定家庭网络 。 也许几年前 , 我们所有人还在把家庭宽带当做一项信息时代的战略工程 , 只要在覆盖面上达到数据目标就是成功 。 但中国移动智能组网正在带动行业 , 把家庭宽带当做一项真正的民生大计 , 不做滞后性维护 , 而要展现数据带来的关怀感 。 智能时代的到来 , 或许不是因为智能产品的普及 , 而是因为它们懂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