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就已经停产,靠“贴牌”忽悠消费者,一年赚13亿( 三 )


文章图片
利用品牌效应做“贴牌”生意
要说全球那种生意赚钱最舒服 , 那绝对专利授权和品牌授权 , 只要手握专利技术或者绝佳的品牌 , 靠授权赚钱几乎是“无本万利” 。 早在南极人之前 , 我国另一大老字号品牌“恒源祥”其实在1991年就已经在做类似的事情 。
只不过恒源祥的做法更多是和其他商业业务进行“联合体”打造 , 虽然本质上也是授权其他工厂可以生产带有“恒源祥”商标的产品 , 双方进行愉快的收益分成 , 但是每一个品牌恒源祥都只会授权给一家工厂 , 以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 。
12年前就已经停产,靠“贴牌”忽悠消费者,一年赚13亿】南极人的张玉祥此前并非不知道这种商业模式 , 只是那会自家品牌在国内市场正式声名远播的时候还看不上用这种方式来赚钱 。 不过随着2004年“内忧外患”的情况摆在南极人面前以后 , 张玉祥就开始动了这种“授权”赚钱的想法 。
12年前就已经停产,靠“贴牌”忽悠消费者,一年赚13亿
文章图片
要做就做得彻底!南极人在借鉴了恒源祥“联合体”商业模式之后 , 把这个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 , 同一品类的授权工厂根本不设限制 , 只要对方能够给钱给出价格合适 , 南极人就把授权给出去 。
也就是12年前 , 南极人彻底关闭了自家所有的工厂 , 专注于做起了卖品牌搞贴牌的五本万利的生意 。
低门槛的授权让南极人多年来收割了许多工厂以及门店 , 截至两年前的2018年全国“贴牌”南极人商标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5500多家 , 贴牌的经销商超过了4000多家 , 并且所涵盖品类早已超过纺织品行业 , 而是跨界到了家电、日用品、亲子产品等多个领域 , 可以说现在的南极人几乎是无所不在 , 几乎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南极人授权的影子 。
12年前就已经停产,靠“贴牌”忽悠消费者,一年赚13亿
文章图片
此外 , 在面对电商的兴起 , 张玉祥也是迎头直上进军电商平台 , 并且和自己无节制的授权相得益彰在电商平台上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 南极人品牌更是在2016年借壳上市 , 开始走向资本市场玩起了股票金融的生意 。
截至2020年 , 南极人的电商品牌“南极电商”一路飘红 , 股价最高达到了20.48元每股 , 整个南极电商的整体估值做到了逼近520亿 。 可以这样说 , 作为南极人的创始人 , 张玉祥此时已经算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了 , 但是张玉祥个人是成功了 , 那南极人呢?
我们再回到最初说的那个话题 , 为什么几代人对于南极人的产品品质量评价大大相径庭 , 答案已经很呼之欲出了——那就是无节制的品牌授权导致了很多产品品控不可控的问题!
12年前就已经停产,靠“贴牌”忽悠消费者,一年赚13亿
文章图片
被央视点名上黑榜的南极人
南极人疯狂的授权贴牌行为 , 虽然从公司业绩角度看确实收获颇丰 , 但是也无形中进入了很多鱼目混珠的门店和经销商以及工厂 , 而对于这些产品的品控南极人显然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 因此南极人产品的口碑随这企业市值的高起反而呈现出反比的趋势一路下滑 。
投诉纷沓而至 , 南极人的产品质量已经进入到了失控阶段 , 下央视“消费权威发布”的栏目中 , 南极人直接上了“被抽查童装PH值检验不合格”的消费黑榜 , 让南极人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 两年前他们引以为傲的南极电商还被爆出了财务造假的丑闻至今也没有任何正面回应 。
12年前就已经停产,靠“贴牌”忽悠消费者,一年赚1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