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百年东芝不再,连U盘也没留下( 三 )


然而紧接着的金融危机 , 让日本电子产业应声崩盘 , 东芝同样无法幸免于难 , 足足亏损了3435亿日元 。
更大的悲剧还在后头 。
2009年 , 主攻核电业务的佐佐木则夫成为新任社长 , 开始对核电部门持续强化 。 同年拿下了中国4基、美国8基核电站等建设预定 , 动作不可谓不快 。 但6年内拿下39基核电站的建设预定 , 才是他们更大的野心 。
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泄漏 , 一举击碎了东芝的核电梦 。 野心勃勃的甲方们收回了手 , 订单取消的取消 , 延期的延期 。 而这带给东芝的持续效应 , 是成本攀升 , 亏损如滚雪球般持续不停 。

震惊世界的福岛核泄漏事件 。 /wiki
紧接着 , 东芝史上最大的丑闻——2015年财报数据作假事件 , 几乎将其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
核电的溃败几乎摧毁了东芝盈利的可能 。 项目停滞 , 潜在订单消失 , 但东芝依然制定了未来15年内拿下64基核电站的目标 , 伪造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
而在丑闻曝出后人们才发现 , 这不是一个人的过错 , 是三任社长为粉饰太平 , 持续了长达8年(2008年-2015年)的将错就错 。 假账至少涉及4大业务部门 , 可统计虚报利润足有1562亿日元 。
此后为弥补空缺 , 东芝开始疯狂“瘦身” , 变卖多项业务 , 全球裁员上万人 , 奋力填补核电留下的大坑 。 然而砸锅卖铁并未得到好的结果 , 据东芝财报 , 2016财年净亏损高达9657亿日元 , 创下当时日本制造企业史上最大全年亏损 。

成也固执 , 败也固执
其实当时的东芝 , 并非没有转圜之地 。
2017年9月 , 东芝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 , 其盈利达1350.8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 , 较上年同期的768.8亿日元增长76% , 超出此前多位机构分析师的预期 。
这完全得益于存储芯片部门的优异表现 , 以及市场的需求量上涨 。 也就是说 , 如果那时的东芝砍核电保芯片 , 这百年企业或许还有救 。
然而那年9月 , 东芝已经决定将芯片卖给贝恩资本 。 大厦将倾 , 已成定局 。

东芝的半导体业务 , 曾是他们的王牌 。 /图虫创意
不止东芝 , 包括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三洋在内的“日本彩电六巨头”们 , 早已走向了亏损、裁员、倒闭的惨淡结局 。
日本制造业的溃败 , 不可否认存在时代的因素 。 但能从风口地位被踢下 , 必然有自身无法回避的问题 。
汤之上隆在《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一书中 , 直指日本创造业的弊病:“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时 , 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 , 因循守旧 , 错失机会”;“面对技术趋势转变 , 日本企业制度过于僵化 , 根本就不能适应技术变革的趋势” 。
而全球创新城市的排名似乎也在验证着这一点 。 澳大利亚商业数据公司2 Think Now自2007年发布这一指数排名开始 , 日本东京就年年排名第一 , 然而去年却被纽约超越 , 身后还有不少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 。
因为固执 , 他们才能击碎不可能打破的技术困局 , 让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技艺都得以传承 。 后藤俊夫在《工匠精神:日本家族企业的长寿基因》一书中提及 , 截至2014年 , 经营逾百年的日企足有25321家之多 , 占全球百年企业数量的35% 。

但也正因为他们过分看重传承 , 以及让人透不过气的职场从属关系 , 让“创新”与“日企”的关联越拉越大 。
如今的日本制造业 , 依然保有强大的实力 。 在科睿唯安公布的《德温特 2018—2019 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中 , 榜上有名的日企有39家 , 其中年年上榜的更有14家之多 , 甚至超过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