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下款 AirPods Pro,大可不必学索尼( 二 )


苹果的下款 AirPods Pro,大可不必学索尼
文章图片

耳机背部的电容触控区
编辑部中使用过数十款真无线耳机的刘主编甚至表示 , 至今都没能学会如何准确操控电容式真无线耳机 。
无论是便捷程度、反馈直观度、还是易用性 , AirPodsPro上的震动反馈都远超过电容触控 。
让每个人都能舒服地佩戴耳机
正如上文所述 , 评价一款真无线耳机有很多维度 , 随着AirPodsPro的惊艳亮相 , 降噪基本上成为了各家追求的标配功能 , 现在你已经可以在200-300元价位段买到一款真无线降噪耳机 。
苹果的下款 AirPods Pro,大可不必学索尼
文章图片
而音质、重量、佩戴稳定性和舒适度等成为了真无线耳机们新的竞争赛道 , 豆型真无线耳机正是这个过程中涌现的佼佼者 。
苹果的下款 AirPods Pro,大可不必学索尼】为了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 , 大多数降噪耳机都会采用入耳式设计 , 以封闭设计隔绝外部声音 。
这样一来就可能会挤压耳道 , 佩戴时会有明显的异物感 , 用不同大小的硅胶耳帽缓解 , 基本已经成了行业标配 。
苹果的下款 AirPods Pro,大可不必学索尼
文章图片
Bose作为老牌声学厂商 , 在真无线耳机上引入了「鲨鱼鳍」设计 , 并申请了专利 , 竖起耳鳍刚好固定在外耳廓 , 豆型耳机也可以佩戴得很牢靠 。
索尼在真无线耳机的佩戴稳定性和属性方面做出了多种尝试与创新 , 比如WF-1000XM3用上了「三角固定结构」设计 , 耳机与耳道之间构成三点固定结构 , 佩戴更稳定 。
苹果的下款 AirPods Pro,大可不必学索尼
文章图片
最近发布的索尼LinkBudsS则更激进 , 单只耳机重量仅为4.8g , 轻若无物的它让佩戴干扰离「无感」更近 , 这也是索尼目前最轻最小的真无线耳机 。
而在稳定性方面 , 除了根据耳形数据调整耳机外形 , 适应大部分耳腔形状 , LinkBudsS还巧妙地引入了「偏重心」设计 , 从耳机造型就能看出整机重心是沿着腔体向内侧偏移的 。

索尼LinkBudsS
在评测文章中我们就提到了 , 即便是大幅度甩头 , LinkBudsS都没有出现松脱的情况 。
当然 , 小身材也意味妥协 , 体型更大的老大哥WF-1000XM4在音质和降噪表现方面更强 。
苹果的下款 AirPods Pro,大可不必学索尼
文章图片

LinkBudsS与WF-1000XM4
可能很多人发现 , 索尼大多数的真无线耳机一直坚持采用无耳机柄的豆型设计 。 对此 , 我们曾在采访索尼工程师时提出过疑惑 。
索尼告诉我们 , 基于调研和用户反馈 , 耳机柄的设计会影响佩戴舒适度 , 尤其是习惯于佩戴耳钉等配饰的用户 , 而豆式设计在索尼看来显然会有更好的佩戴感受 , 能适用于更多的消费人群 。
苹果的下款 AirPods Pro,大可不必学索尼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豆型设计往往可以让真无线耳机做得更小 , 在更小的耳机内塞入完整的元器件 , 无疑会让索尼等公司看起来更具技术力 , 同时豆型设计也与AirPodsPro形成了明显的外形差异 , 有利于人们为之付费 。
苹果 , 请别放弃AirPodsPro的耳机柄
算法 , 一直是科技行业改造甚至替代按键交互的方式之一 。
比如MacBook的触控板 , 就经常被人们夸赞点击反馈多么真实准确 。
苹果的下款 AirPods Pro,大可不必学索尼
文章图片
这其实不仅仅是震动反馈的功劳 , 苹果针对手指滑动和点选构建了一套触控算法 , 学习和模仿人们的触控行为并作出预测 , 最终让每次滑动和点击都能精确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