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滥用,反噬电商( 三 )


只是 , 商家的热情并没有被调动 。
一位商家表示 , 他看见商家群里都在激烈讨论自己今年反常的数据表现 , “明明到了销售上升的季节 , 但现在流量大 , 实际销售却很少” , 因此 , 很多商家在极大的不确定下 , 只能谨小慎微 , 不敢再对6·18放手一搏 , 他们要么选择放弃参与年中大促 , 要么消极备战 。
预售滥用,反噬电商
文章图片
用预售模式来试水新品 , 无可厚非 , 这也可以说是商家消极备战的一种表现 , 但现在看来 , 预售发挥的作用正在转变 , 商家更希望以超长预售期来转嫁日常经营的风险 。 尤其是服饰类产品 , 服饰具有强季节性 , 今年疫情反复 , 物流导致的库存积压已经给相关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 一旦换季的新产品销量不好 , 库存问题很有可能成为压死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
这也是为什么服饰类产品成为预售模式泛滥的“重灾区”的原因 , 相比得罪消费者 , 如何活下去更为关键 。
生存或消费体验 , 商家简单地做出了选择 , 而商家或消费者 , 正在成为电商平台新的难题 。 从扶持商家的多番举动来看 , 疫情冲击下 , 帮助商家稳大盘 , 很显然成为了今年电商平台的核心目标 , 可是放任超长预售期 , 使得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大大下滑 , 购物效率变低 , 这似乎完全违背了消费者线上买东西的初衷 。
一位消费者称 , 网上购物明明是为了实惠和便捷 , 以前基本都是承诺72小时内发货 , 前几年 , 如果当天4点前下单 , 当晚就能发货 , 而现在一等就是几天 , 更甚是十几天 。
在黑猫投诉上 , 搜索“预售” , 相关的投诉高达49188条 , 投诉对象涉及淘宝天猫、京东及拼多多三大电商平台和直播电商 。
从消费降级到消费体验降级 , 从一个产品的预售中 ,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一种产品、服务或沟通的落差 , 这种落差本质上是当前经济环境下平台、商家及消费者之间关系转变的映射 。 可以预见 , 在消费市场越发低迷的背景下 , 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拉扯必然会持续下去 。
而一旦超长预售期透支掉消费者对商家或品牌的热情与信赖 , 原本牺牲消费者体验换回利益的预售模式很可能会直接反噬平台 。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创业邦立场 ,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如有任何疑问 , 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