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荣|金立老板刘立荣:打牌输60亿,负债170亿后彻底失踪( 五 )


金立公司从此一飞冲天 , 一鸣惊人 , 年轻的刘立荣也在商场中赢得了满堂彩 。
刘立荣乘胜追击 , 他想借着这个势头把中国手机做大做强 。
2004年 , 刘立荣不忘深耕技术的初心 , 在金立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后 , 刘立荣就成立了金立移动通信设计研究院 。

他希望研究院能让金立公司在技术上立于不败之地 。
在随后的几年里 , 金立手机接连创造出了许多奇迹 。
到了2008年 , 金立手机更是到达了颠峰 , 刘立荣带着金立手机走出了国门 , 打开了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市场 , 再次大获全胜 。
终于 , 在2011年 , 金立公司得到了手机行业内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
但商场上的风云变幻莫测 ,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 。
就在这一年 , 刘立荣还在呕心沥血地研发功能机 , 苹果公司却带着智能机走进了市场 , 打开了手机的新纪元 。

智能机丰富的功能、便捷的操作和超前的科技都让用户感到焕然一新 , 就这样 , 苹果公司率先抢占了阵地 , 金立公司节节败退 。
金立公司此时还沉浸在之前的成功中难以自拔 , 错过了最佳的入场时机;
而后刘立荣也发现了风向不对 , 于是便延用了之前先提升技术 , 再进入市场的战略 。
最终在2014年才推出了金立S5.1智能机 , 这款智能机得名于它只有5.1毫米的超薄机身 。
但老方法显然和新市场并不适配 。 智能机市场早在2014年之前就被瓜分完了 , 金立S5.1手机并没有分到这一杯羹 。

眼见自己的手机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 为了稳定军心 , 鼓舞士气 ,
本就是学习电子元件出身的刘立荣放弃了其他产业 , 回到金立公司技术部亲自带队研发新手机 。
2017年 , 在全体金立技术员的共同努力下 , 金立公司再度推出了智能手机M2017 。
这款手机践行了金立公司技术至上的宗旨 , 它沿袭了金立公司发家时的核心科技 , 有着超长续航能力 , 超大内存容量以及超高清的显示屏 。
虽然产品很好 , 但刘立荣的营销策略似乎还停留在十年之前 。
他先是认为 , 只有把目标客户定位在高端人群才能快速赚钱回血 。

因为下沉市场中的消费者不一定会舍得花钱 , 所以就要提升手机的格调 , 提高手机的价格 , 打开有钱人的市场 。
为此 , 金立公司推出了私人定制手机 。
它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选择手机的颜色和功能 , 机身是由珍稀的鳄鱼皮打造而成的 , 极尽奢华 。
考虑到信息时代成功人士更加关注自己的隐私 , 金立公司在客户信息安全上下了大功夫 , 保证客户的个人资料不会外泄 。
因此 , 刘立荣信心满满地给这款手机定出了17000元的高价 。
但令刘立荣失望的是 , 他对标的高端客户并没有为此买单 。

那时候苹果公司已经通过营销把自家的产品树立成了身份的象征 , 而且在价格和功能上也更有优势 。
高端客户和追求潮流的年轻人往往会把苹果手机列为首选;
而刘立荣本身就放弃了的普通客户则更青睐于便宜好用的小米手机 , 在这种情况下 , 金立公司大势已去 。
昔日王者一败涂地
接连的失败让刘立荣备受打击 , 他意识到现在科技公司竞争的残酷 , 越发着急地想要重新抢回市场 , 自此 , 他彻底被打乱了阵脚 。
他想着既然之前败在了高价上 , 那么就立刻转移到低价阵地 。

于是在2017年11月 , 金立公司在刘立荣的授意下推出了八款低价手机 , 但依然没有收到任何反响 。
绝境之中 , 刘立荣想到了当年请刘德华代言的成功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