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卫星才能实现( 二 )



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
这几天 , 卫星通信方便 , 被讨论最多的 , 就是华为和苹果之间的卫星通信争夺 。 一方面 , 今年苹果秋季发布会邀请函为“太空”主题 , 让不少业内人士猜测 , 苹果iPhone 14系列将会支持传言已久的“卫星通信”功能 。 而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也公布了他对于苹果卫星通信功能的最新研究 , 他认为iPhone支持卫星通信已是必然 , 但该功能是否会在iPhone 14中落地 , 仍不能完全确定 。
另一方面 , 相对于苹果对卫星通信功能的遮遮掩掩 , 另一巨头华为则大方得多 , 华为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一段宣传视频中 , 就明确提及华为Mate50将发布一项“向上捅破天”的技术 , 另外有华为内部人士向媒体证实 , 华为Mate50的确将支持卫星通信功能 。
而卫星通信之所以会让科技大厂们为之争夺 , 则在于其背后所藏着的卫星互联网的力量 。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 卫星通信开始进入卫星互联网时代 。 而所谓卫星互联网 , 就是指人么直接通过卫星来访问互联网 。 人们只要通过计算机卫星调制解调器、卫星天线和卫星配合便可接入互联网 。
互联网上的信息在数据中心进行一系列处理后 , 进入卫星地面站 , 由地面主站发往卫星 。 远端的用户 , 无论是集体用户还是个体用户 , 都可以通过卫星信道获取需要的信息 。 另外 , 卫星也可以将用户所需的内容推送到用户的硬盘上 , 这一切也可以通过卫星互联网的运营商来实现 。
卫星接入不受地域限制 , 真正实现了互联网的无缝接入 。 要知道 , 国内的5G技术发展已经非常快速 , 5G基站基本覆盖各大城市及乡镇县城地区 , 4G基站的覆盖面则更广 。 但即便如此 , 4G/5G网络都只能覆盖全球20%左右的范围 , 更大的区域如海洋、沙漠、森林等都是“信息荒原” , 一旦踏足这些区域 , 手机信号再强也会丧失打电话、发短信的能力 。
实际上 , 从全球信息化建设来看 , 主干网得到了足够重视和大规模投入 , 带宽有了极大提高 , 可以说网络的主干已经为承载各种宽带业务做好了准备 。 但“最后一公里”——从骨干网到网络用户端之间的接入 , 由于不同的情况 , 而发展相对滞后 , 带宽较低 , 已成为互联网的“瓶颈” 。 当前 , “最后一公里”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 而只有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 互联网才有可能达到“高速、互动、个性化”的最终目标 。
目前全球的互联网数据主要通过地下或水下光缆传输 , 光缆铺设成本高 , 覆盖范围小是限制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原因 , 因此 , 要真正实现5G的万物互联愿景 , 还需要借助可以真正实现全球覆盖的卫星互联网 。 卫星通信覆盖范围大、通信距离远的特点 , 使其在大区域、稀路由、无缝隙移动通信方面有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
一方面 , 卫星通信可以实现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高速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 , 并能对环境和物体进行信息监测和数据采集 , 满足物联网发展需求 。 另一方面 , 卫星通信是地面通信网的有益补充 。 将通信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相互融合 , 形成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 可以实现全球通信无缝覆盖 , 弥补现有地面互联网网络的覆盖盲点 , 满足偏远、分散地区以及空中、海上用户的联网需求 。

争夺通信卫星入场券
可以说 , 卫星互联网对于多媒体通信、信息服务和互联网本身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卫星互联网既是互联网的延伸和补充 , 又是互联网的强化系统 , 它的出现加快了通信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