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霜染东风,秋揽神舟( 二 )


而90天里 , “太空出差三人组”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 , 更为地面上的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浪漫与奇幻的太空世界 。
巡天太极、筷子夹茶水、太空动感单车、空间站折叠厨房……一系列新奇而有趣的“太空细节”将遥远神秘的深空拉近至普通人的身边 。
如果说当年的一飞冲天 , 是古老中国千年飞天梦想的“圆梦”之行 , 那么这一次的中国空间站首征 , 更是点燃新一季太空向往的“造梦”之旅 。
“哇 , 这外面太漂亮了!” 打开舱门 , 极目宇宙 , 这是刘伯明出舱时发出的第一句感叹 。 7月4日 , 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出舱活动成功实施 。 一系列技术的挑战与突破之前 , 首先扑面而至的 , 是太空带给人类如梦如幻的美感 。
科技之光 , 太空之美 。 刘伯明回味 , 那种美用漂亮来形容是不够的——远望天边 , 如同雨后的彩虹五彩缤纷 , 左手是月亮 , 那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 阴柔幽美;右手是刚刚升起的太阳 , 那是滋润万物的能量之源 , 光芒万丈 。
这是时隔13年 , 继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后 , 中国航天员再一次出舱 , 历时约7小时 , 又一次把足印印在寥廓深空 。
8月20日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 进一步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 , 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比起神舟七号 , 神舟十二号的出舱任务从时长、难度和工作量上都数倍增加 。 中国航天员凭着过硬的本领 , 将“太空漫步”走得扎扎实实 。 第二次出舱活动 , 航天员完成舱外活动的时间甚至比原计划提前了1小时 。
梦想是种子 , 它需要用汗水浇灌 , 需要日复一日的精耕细作来实现 。
辉煌源于勤慎
回家的日子 , 也是航天员刘伯明55岁生日 。
17日12时43分 , 北京飞控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 。
随后 , 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 , 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 , “太空三人组”正式踏上回家之路 。
“返回舱出黑障” , 对讲机里再次传来消息 。 雷达操作手胡长青最先捕获目标——受领任务后 , 他与队员们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腹地苦练三个月 , 练就一双精准捕获的“鹰眼” 。
穿过黑障 , 就意味着飞船返回舱走完了回家之旅中最艰难的“路程” , 进入大气层 , 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也将恢复 。
万众瞩目下 , 返回舱向东风着陆场飞驰而来 。
13时34分 , 返回舱在预定区域着陆 , 落点近乎完美 。
这是东风着陆场迎回的第一艘载人飞船 。 从此以后 , “东风”将以主场身份 , 成为载人飞船出发与回归的母港 。
“以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方式迎接航天员凯旋!”为了这一目标 , 着陆场系统进行了20多项技术改造 , 构建了多专业搜救力量体系 , 多批次开展战法推演和训练演练 。 在号称“死亡之海”的荒漠戈壁上硬是蹚出一条条新路 。
“我们必须充分预想异常天气、异常地域、异常信息等极端情况 , 预案多想一层 , 航天员安全就多一分 。 ”东风着陆场副总设计师卞韩城说 。
有光 , 有梦 , 有英雄 , 再看那灿烂星空 , 最亮的那颗星 , 在东方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黎云 张汨汨 米思源
(据新华社酒泉9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