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设计流程分析

社交|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设计流程分析

文章图片

社交|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设计流程分析

【社交|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设计流程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社交方式的发展 , 国内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逐渐向信息化转变 。 文章以大学生的互联网社交心理为出发点 , 分析用户体验五要素在高校校园社交APP中的表现和应用 。 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交需求进行调研分析 , 建立Persona人物模型 , 构建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的产品原型和功能框架 , 对APP的交互功能和界面视觉进行深入设计 。 根据“5E”可用性测试原则 , 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校园社交需求 , 在实用性和价值性上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 那么单下社交需要哪些模块呢?

首先满足融合社交需求校园社交营造出了一个独立的“社交环境” , 这种校园社交的环境里所有用户的身份都是学生 , 或曾是某个高校的学生 , 而学生身份能够让用户之间快速建立信任感 , 找到共同的话题点 。 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相比于泛社交类产品增加了一些综合的功能服务 , 改善了单一的社交模式 , 满足了用户融合社交的需求 , 从而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
其次提升市场竞争力当前 , 微信已成为国人社交基础设施 , 在使用频次和覆盖广度上已经难以超越 , 校园作为相对容易拓展的垂直市场 , 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要想从同质化的产品中脱颖而出 , 只能走垂直化、细分化路线 , 通过社交与工具相结合的功能形式 , 增强目标用户的粘性 , 有效地唤醒用户的使用需求 , 从而不断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基于用户体验的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设计流程

一、用户体验构成要素分析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基于Garrett用户体验五要素 , 从产品定位、用户需求、交互体验、功能框架、信息设计、导航设计、界面视觉等方面进行原型的构建:1)在战略层上 , 主要考虑目标用户选择这个产品想要得到什么 。 因此 , 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是定位于高校校园泛社交+工具的功能型产品 , 和各高校的教务系统以及图书馆借阅系统绑定 , 为大学生提供社交、生活和学业相关的一系列服务 。
二、在范围层上 , 进一步规划该产品的功能框架 , 也就是将调研收集到的用户需求转换为APP中的主要功能 , 即通过用户需求梳理出APP的内容需求和功能框架 。

三、在结构层上 , 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级 , 一级页面是社交、工具、发布动态以及个人中心等主要功能;二级页面是深度社交和查询工具等次级功能;三级页面是聊天、内容详情以及设置等基本功能 。
四、在框架层上 , 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首页中的导航标签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广场”“探索”“发布”“消息据确定的导航信息进行APP界面的交互原型设计 。 ”“我的” , 根5)在表现层上 , 高校校园融合社交APP中所有可感知的文字、图片、色彩、按钮、声音等都是该层面主要的设计内容 , 其中重点就是对内容进行视觉优化 , 确定整体的设计风格 , 输出高保真的原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