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深度解读ARM新架构:大核进取、小核摆烂?( 三 )


但更进一步来说 , ARM从TCS21到TCS22的变化 , 以及目前官方已经“剧透”的TCS23和TCS24不难发现 , 一方面ARM在TCS22(也就是这一代的新架构上)删除了中核(Cortex-A715)对32位计算的支持 , 同时为“新版的”Cortex-A510小核增加了“可选的”32位计算功能 。

另一方面 , 在TCS23和TCS24的预告图里可以清楚地看到 , 接下来的两年里 , ARM每年都会更新大核与中核设计 , 但小核却只会在2023年迎来一次换代 , 2024年则是不更新、直接沿用 。
与此同时 , 在此次TCS22官方“样板设计”中 , ARM不仅将新架构支持的最大核心数量从8核扩展到了12核 , 而且还给出了多个以大核、中核为主的组合方案 , 甚至出现了完全不采用A510小核 , 仅由大核与中核构成的“超高性能设计” 。

这或许意味着 , ARM“仗着”新架构 , 特别是大核(Cortex-X3)、中核(Cortex-A715)性能与能效比的显著改善 , 明显在有意将其往更高的市场定位上推 。 或许 , 未来我们就会看到更多基于ARM新架构的笔记本电脑SoC方案了 。
其实回溯历史不难发现 , 此前的Cortex-A53架构用了四年(2014-2017)才换代 , 而Cortex-A55架构更是“坚挺”了至少五年(2018-2022)之久 。 相比之下 , 去年的“初版”Cortex-A510架构因为完全不兼容32位代码 , 其实并不适合入门级设备与其他低功耗设备使用 。
如此一来 , 今年的“新版”Cortex-A510实际上才是ARM v9指令集下 , 第一款真正可以用于入门级设备的低功耗CPU架构设计 。 而最快到明年 , 它就将会被更新的架构所取代 。

换句话来说 , 面对如今智能手机市场高端产品大放光彩、而入门级设备却销量萎缩的局面 , ARM一方面通过新的大核、中核为新旗舰注入了体验继续进步的动力 , 另一方面也史无前例地针对低端市场进行了“补救” 。
或许在不久后 , 我们就会看到基于(新版)Cortex-A510架构 , 体验明显更加靠谱的入门级主控 , 或是性能与能效比都大幅进步 , 总算能与苹果掰掰手腕的Android智能手表平台了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