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来也科技:入选Gartner《RPA 魔力象限》之后,目标是全球市场( 二 )


对比去年的报告,今年的报告,领导者、挑战者、远见者三个象限变化不大。微软凭借其过去一年不断增加的RPA方向投入从挑战者象限向前进入了领导者象限。
特定领域者象限的变化相对较大,由去年的6家厂商变更为今年的8家,其中来也科技、Cyclone Robotics、IBM、Kryon和Nintex共5家都是新进入的,有4家出局。这都从侧面反映出市场竞争之激烈,新玩家的加入,旧玩家退出也能看出行业洗牌正在进行中。
Gartner对于特定领域者象限的定义是:特定领域者通常从事垂直或功能领域,他们拥有仅限于特定区域或市场子集的强大软件产品。
从这个层面来说,此次包括来也科技等国产厂商的入选,一方面表明国产RPA厂商的实力正在剧增,创新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及其所在的亚太市场市场规模正在扩大,对于世界RPA市场而言地位也越来越高。
其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是来也科技入选魔力象限,这家年轻的企业有何过人之处?
为何是来也科技? “Gartner的调研极为细致,以横坐标前瞻性( Completeness of Vision )及纵坐标执行能力( Ability to Execute )为两大考核方向。其中涉及了200余个细致入微的小问题,并且还会根据每年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是对IT厂商技术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服务完善度、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度的全方位考量。”汪冠春表示,“也正是因为Gartner科学、细致、全面的调研,才使得魔力象限的结论公信力高,全球各地的企业都愿意将其视为选型重要参考。”
魔力象限会以二维模型来阐述各个厂商、供应商的实力与差异。具体而言,前瞻性包括厂商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底层技术基础的能力、市场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外部投资等;执行能力则包括产品的使用难度、市场服务的完善程度和技术支持能力、管理团队的经验和能力等。
来也科技创办于2015年,最早以自营模式提供C端智能助理产品及服务起家,后逐步发展为AI技术为核心的对话机器人平台。2019年6月,来也科技宣布完成与RPA创业公司奥森科技合并,进入“RPA+AI”市场。目前,来也科技帮助保险、通信、电力、金融、零售等多行业的企业客户,以及智慧城市、政务服务、医社保、公共医疗、院校在内的公共事业领域,实现了各种业务场景的深度突破与打通。
从Gartner的调研维度出发,我们不难得出来也科技为代表的中国RPA厂商入选魔力象限的原因。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也科技长期对于RPA+AI技术的布局和积累,这样的布局在目前的中国市场是少见的,这不仅源于来也科技的战略眼光,更是因为中国市场的特性使然:相较于全球市场,中国大型企业对于AI能力的拥抱和接受程度较高,而在疫情后企业对于自身数字化需求的热情也在逐渐攀升,希望借助PRA平台和AI能力帮助自己完成智能自动化的转型,这也成了来也科技能不断拓展中国市场独一无二的优势。
而在公司底层技术基础的能力方面,来也科技是全球少有的具备原生 AI 能力的RPA厂商。来也科技的研发团队源于百度旗下的智能语音助手和基于“按键精灵”的原班人马,这使得来也科技拥有20年的RPA经验,使得其RPA+AI产品具备原生的OCR、NLP、对话机器人等能力。
在7月21日,Gartner发布年度重磅报告《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1(2021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来也科技同时在RPA、NLT(Natural Language Technologies)两项技术领域入选,其中在NLT领域,来也科技更是少数能够与BAT、华为、AWS等巨头同时被推荐的厂商。
此外,正是因为来也科技在RPA领域和AI相关领域的双重积累,才有能力帮助企业客户将自动化推向更广泛的业务场景,串联起从前台到后台的业务,实现“端到端的智能自动化”。在 2020 年 5 月,来也科技上线了全球首个专为 RPA 机器人打造的 AI 能力平台“ UiBot 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