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iBasso DX300MAX体验分享

「耳边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iBasso DX300MAX体验分享
文章图片
楔子——第二代“大魔王”
许多年前 , 当随身播放器还处于发展初期时 , 不少烧友或许都曾设想过 , 总有一天 , 我们可以不再用这些笨重的、卡顿的、滚烫的大砖头听歌;总有一天 , HiFi这件事情可以变得非常优雅 , 不再另类 。
这些年来 , 音频技术飞速发展 , 播放器的操作系统突飞猛进 , HiFi产品的设计和做工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 一切都在变 , 却有一件事情始终没变——那些笨拙的播放器 , 依然伴随在烧友左右 。 索六万、享声MR2、iBassoDX220MAX、飞傲M17……这些大砖头们并未如想象中那般随着随身音频技术的发展销声匿迹 , 反而与小尾巴、蓝牙解码放这类新生的小型HiFi器材一并伴随着烧友们成长 , 始终扮演着随身领域的重要角色 。 甚至 , 我们逐渐感觉到“随身”和“台式”之间的界限在逐渐模糊 。 这些可移动设备在声音和体积上都能与台机媲美 , 让烧友们拥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体验 。
作为一名把玩过上百款器材的烧友 , 尽管蛋蛋自己曾经使用过大量设计优秀、使用体验极佳且体积适中的机器 , 但那些层出不穷的“大家伙”们却依然能用自己的方式给我带来惊喜 。 去年 , 在我的年度器材榜单上 , iBasso的DX220MAX突出重围稳稳排在了前列 。 它庞大、沉重、发热量高、使用体验也不怎么样 , 可以说处处透着“返古” , 可就是这么一台机器 , 单凭声音上的表现就让我深深为之折服 , 让我愿意忍受着卡顿的操作一口气听上几个小时 。 港真 , 在绝对强大的声音实力面前 , 其实便携、好看这些优点不过是锦上添花 , 却不是核心竞争力 。 发烧友本就是对声音极度偏执的小群体 , 为了满足这份偏执 , HiFi器材的“大”也不再算是缺陷 , 而不过是一种选择 。
在DX220MAX这台“大魔王”之后 , iBasso很快又推出了一款继任产品——DX300MAX , 产品形态相似 , 市场定位相似 , 却有了不一样的配置 。 作为DX220MAX的忠实拥趸 , 蛋蛋自然也不会放过体验第二代“大魔王”的机会 。
「耳边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iBasso DX300MAX体验分享
文章图片
开箱——熟悉的配方
DX300MAX的包装盒走的是极简风 , 盒子个头比较大 , 通体黑色 , 正面印着iBasso的logo , 打开盖子便能看到DX300MAX颇具分量的躯体 , 底下的一层放着保护套、数据线、充电线、说明书等常规配件 。 包装本身的质感还不错 , 里面的配件和整体的设计对于一台万元级机器来说就稍嫌简单了点 , 不过DX300MAX本身的分量便已足够 , 购入这台机器的人多半也不会太在意这些周边 。
「耳边评测」随身播放器的又一块天花板?iBasso DX300MAX体验分享
文章图片
在外形上 , DX300MAX和自家兄弟DX220MAX如出一辙 , 机身厚实 , 设计方正简洁 , 体积和重量相当惊人 , 上下的插口设置也没有太大差别 。 这样的大小 , 再加上在夏季稍嫌烫手的温度(这似乎也是当前双4499机器的通病) , 注定了这台机器虽然形态上是“随身” , 但估计不会有太多朋友愿意真的带着它出门 。 令人欣慰的是 , DX300MAX在使用体验上比起前辈还是有了不小的进步 ,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体按键的加入 。 曾经DX220MAX不亮屏没法操作的智熄设计让蛋蛋相当抓狂 , 这回DX300MAX学乖了 , 在机身侧面加了暂停、上一曲和下一曲这三个最常见的按钮 , 总算是实现了对盲操的支持 。 而骁龙SDM660SoC的加入 , 则让DX300MAX在流畅度上也比DX220MAX有了较大的提升 , 减少了卡顿 , 提升了运行速度 , 也降低了使用者的血压(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