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云从式「悖论」:一边裁员,一边兑现期权

悖论|云从式「悖论」:一边裁员,一边兑现期权
文章插图

【潮汐商业评论/文】
Ada想要银行去办点业务,等了好一会,终于轮到了自己。她站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机器面前,跟随着业务人员的指导开始在华丽的屏幕上点击起来。
伴随点击,Ada忍不住一阵腹诽:
“哎呀,到底应该选哪个业务,这菜单太多了。”

“什么?还要人脸识别?拜托,那屏幕里的人是我吗?怎么可以丑到亲妈都不认识。”

“这系统怎么难用啊,效率低到爆,银行靠这个能挣到钱?”

出于礼貌,Ada把吐槽内化成了心声,但专门做AI金融业务的云从科技可不能选择性失聪,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AI科技公司近日在科创板过审,变身AI第一股,但荣光之下,云从科技的「内忧外患」好像并没有随着上市就变得烟消云散。
悖论|云从式「悖论」:一边裁员,一边兑现期权
文章插图

图/云从科技官微
也许云从科技要走的路就是整个行业要走的路。
在当下正在失温的AI赛道上,云从和它的友商们各想各招,看谁先能摸着石头过了这条AI落地之河。
01 AI融资要变天?从“小甜甜”到“牛夫人”,云从走向上市之路中国AI数据服务行业从2010年的野蛮生长期到现如今的规范化发展阶段,也不过十年多点。期间行业内走出了无数吸引资本目光的创业型公司,其中以AI四小龙最为耀眼:商汤、旷视、依图、云从在这条方兴的赛道上依次起跑,好不热闹。其中云从科技起跑时间最晚是不争的事实。
云从科技创始人是周曦,在其学生时期有幸拜于美国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门下。周曦在AI领域从事技术工作多年,一直处在行业研究领域的前沿,但是不同于技术专家的常规思维,他本人对AI的商业落地有着很多思考和实践。
悖论|云从式「悖论」:一边裁员,一边兑现期权
文章插图

图/pexels
2015年,周曦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身份引进回国,并组建了中科院最大的人脸识别研究团队。而这个团队的成员,在2015年云从科技成立时,也大多成为早期员工。正是由于云从科技的官方背景和出身,让这家公司从成立伊始就成为备受瞩目的「国家队」。
当然,「国家队」的身份也让其在运营初期得到很多便利,尤其是在融资方面。据了解,云从科技迄今为止五轮近40亿元融资的过程中,投资方多数具有国资背景,诸如中国国新、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粤科金融集团、上海联升资本、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地方政府基金与国有资本,都是创始人周曦融资朋友圈的“贵客”。
但是,记录也显示,云从科技最近一次融资时间停留在了2020年5月,而AI四小龙中的另外三家,依图科技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0年6月,商汤科技融资停留在2018年9月,旷视科技融资停留在2019年5月。
融资推进缓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AI赛道经过数年发展与再次认知后,其烧钱无止境的经营困境和商业落地缓慢的无奈成了横亘在行业面前的两道难题。
也就是由于上述原因,在AI遇冷的环境下,四小龙需要重新找到经营发展的资金源动力。
从这个角度上讲,云从选择更主动的上市融资道路,保持公司资金基本面的良性,即使行业处境从“小甜甜”转变成“牛夫人”,也可以更安全自主的经营。
但是上市真的是一个「休整」的节点吗?
02 云从式「悖论」:一边裁员,一边兑现期权AI行业集体进入冷静期是目前所有人的共识。
据媒体报道,作为AI四小龙中以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的依图科技,在今年上半年被曝出降薪、大幅裁员的新闻事件,员工总数已缩减到 500人左右。相关知情人士还透露,作为依图科技寄予厚望的医疗业务部门,只保留约30%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