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不能“闭门造车”

数字经济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高度 , “数字留白”则体现了社会的温度 。 “年轻的技术人员和产品经理不能‘闭门造车’ , 坐在办公室里想老年人需要什么 。 ”
——————————
65岁的张女士前几天在女儿的帮助下 , 将自己常用的一款App调成了适老模式 。 但是她发现 , 除了字号、图标变大了 , 功能操作还和以前一样 。 “其实我就希望用着别那么繁琐 , 有时真搞得我晕头转向 。 ”
和张女士同感 , 70岁的叶先生最近对一款App适老版的体验也有一点“不满” 。 他直言 , “本以为操作步骤会简化 , 但该点什么不该点什么还是搞不明白 。 ”
适老化不只是让老年人“看得清”
约车、网购、预约挂号、生活缴费……如今 , 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 但是其中复杂的功能和五花八门的App , 时常让老年人感到无所适从 。
当数字化遇上老龄化 , 如何破解“数字鸿沟”问题引人关注 。
为了保障老龄用户的权益 , 今年1月工信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 着力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在使用互联网等技术时遇到的困难 。
半年多来 , 许多App开发商陆续推出“关怀模式”“长辈模式”等适老化版本 ,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放大字号和图标、简化界面 。
可是在走访中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发现 , “一目了然”并没有完全满足老年人对适老产品的使用需求 。
有业内人士也认为 , 改善老年用户使用App时的视觉感受固然重要 , 但只让老年人“看得清”的适老化并不算成功 。 在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看来 , 其实很多App适老化改造只停留在放大图标和字号上 , 有些甚至只有首页字号变大 , 点进二级、三级页面 , 就又恢复到常规模式 , 从而引发界面交互复杂、操作不友好、验证码操作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
他认为 , App适老化应该对老年人实际需求进行调研 , 并不断采纳老年人的建议 , 进而实现适老化产品的持续升级改造 。 “年轻的技术人员和产品经理不能‘闭门造车’ , 坐在办公室里想老年人需要什么 。 ”
其实许多老年人最苦恼的是手机App操作中各种繁琐的步骤 。 叶先生最害怕的就是输验证码 。 他对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说 , 最近他的儿子给他买了一款智能手环 , 关联手机中的特定App后 , 首先需要注册账号 。 “我按照提示小心地一步步操作 , 生怕出错 , 没想到输入验证码时还是慢了一拍导致验证码失效 。 没办法又得重新来一遍 。 ”
对此 , 刘兴亮提出 , 适老化产品可以用减法思维来做 。 比如 , 对老年人而言 , 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操作的门槛 , 比输入账号密码更低;手机厂商可推出专门的老年智能机 , 并提供更丰富的语音和视频功能;采用类似“一键打车”“一键点外卖”等“一键”操作模式 , 简化老年人的操作步骤 。 “总之 , 要用心去揣摩老年人常用的场景细节 , 提升他们的产品体验 , 使其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操作方式达成目的 。 ”
【数字鸿沟|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不能“闭门造车”】打消老年人的“怵网”心理
身处数字时代 , 有些老年人已率先成为“数字移民” , 但也有一些成了“数字遗民” 。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 , 我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约2.74亿户 , 其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年人约1.34亿户 , 这意味着有近1.4亿老年人可能并未触及移动互联网 。
即使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年人 ,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放心使用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今年9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报告》显示 , 老年人对网络科技的恐惧心理中 , “担心受骗”位居首位 , “担心手机支付不安全”的占56.49% , 还有43.04%的老年人担心操作不当会损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