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能让我一展抱负( 二 )


如果成立了公司 , 那就是一个“立方体”了 , 产品只是一个面 , 还有管理销售、定价、团队建设等 。 因此 , 科研转化本来就很难 。
广州有众多的一流高校资源 , 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 不断产生原始创新成果 。 未来广州要发展 , 应该更大力度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
在大学的创新创业方面 , 港科大(广州)有着很重的历史使命感 。 霍英东研究院作为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内地最重要的技术成果转化和开放式创新平台 , 也一直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平台 , 与南沙区合作共建并运营管理的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 , 着力打造南沙面向大湾区青年科技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和人才聚集地 , 目前已累计孵化85个青年创新创业项目 , 其中港澳台团队27个 , 目前在孵项目29个 , 过半青创团队来自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 。
“万物互联”已成为现实
从我读研究生开始 , 就一直从事物联网的开发、应用工作 。 近年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移动感知与计算、室内定位导航等物联网关键技术 , 以及相关前沿技术的跨领域协同与商业应用 , 在创新技术研发、应用及产业化领域算是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成果 。
二十年前 , 物联网还是一个特别前沿的技术 , 当时主要是在大学里做科研 , 目前已实现全面的商业化和应用 , 整个行业进入了平稳发展期 。 从自动售货机到停车场地锁再到马路边上的一盏盏路灯 , 其实都是物联网设备 , 可以说 , “万物互联”已成为现实 。
对于我们的团队来说 , 目前 , 我们主要是聚焦在室内定位导航 , 带领团队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已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白云机场、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众多场景中得到应用 。 如在医院里 , 通过我们的产品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在挂号、缴费、导航到相应的科室 。 在博物馆里 , 将语音讲解和导航结合在一起 , 按照游览路线为游客逐项讲解各项展品 。 未来 , 室内定位导航还将应用在商场场景 , 实现线下实体店和线上手机端的融合 , 在线上领取消费券 , 通过我们的产品导航到商店进行消费 。
我们的同行还突破了“预约停车”的行业瓶颈 , 未来通过地锁联网 , 不仅可以便捷地预约停车位、找到停车位 , 已联网的地锁还可以通过提前知悉我们的行动路线 , 从而在我们离停车位还有两三米的时候 , 自动放下地锁 , 让我们顺利停车 。
从室内定位导航来看 , 未来其实还有很多方向 。 可以和5G结合做定位 , 也可以与视觉相结合 。 比如 , 我们就有个小组专门做前沿的研究 , 可以预见未来将这样的技术应用在工厂、施工地等更多的大型场景中 , 室内定位导航会与人们生活逐步融合 。
关键因素
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 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 。
广州印象
这片土地具有
广阔发展潜力
2007年1月 , 广州市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下称“研究院”)成立 。 那一年我研究生毕业要开始进修博士 , 正逢学校要在南沙建设霍英东研究院 , 学校也将我派到了南沙 。 港科大师资力量雄厚 , 当年同行的一车人里 , 后来很多都成为了代表国家一流水准的行业大咖 。 我到南沙以后 , 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 , 也希望能在这里一展抱负 。
前不久 , 18号线首通段(冼村至万顷沙)正式开通运营 。 这条时速达160公里的快速轨道交通实现了南沙至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的时空目标 。 这些年来 , 我也见证了南沙翻天覆地的变化 。
以前 , 我们研究院招人留人特别难 。 最早的时候 , 从港科大派来约十几个骨干 , 如果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 可能干几年就申请回港科大本部了 。 最近这几年变化很明显 , 大家纷纷自愿把合同转过来了 , 包括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