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Web3.0:互联网文明的第二次攀登( 二 )



一开始 , 这些平台借助大数据和用户的信任不断优化产品 , 以 AI、智能算法创造出 \" 不搜即得 \" 的产品体验 , 进一步提升了知识获取、在线娱乐效率 。 用户们惊喜地发现 , 自己的生活半径从两点一线延展至无限远 , 无论是想扩展人脉、在线娱乐还是学习先进知识 , 都可以在应用市场找到主题鲜明、功能强大的 App 来实现 。
随着 Web2.0 的蓝海被染红 , 事情发生了变化:头部应用为了巩固市场地位开始无节制的透支用户的信任 , 甚至滥用起资本优势和数据权限 。 比如 , 以免费策略抢夺用户 , 将市场自由竞争变成了纯粹的资本竞争 。 再比如 , 通过大数据杀熟等方式谋取不当利益 , 又或者过度索取用户隐私权限 , 让商业化包裹的算法左右用户决策 。 甚至连竞技游戏的匹配功能中都加入了平衡算法 , 忽略用户体验过度追求 \" 强弱平衡 \" 来保持游戏日活 。
故事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一个个 \" 去中心化 \" 而成的产品回过头拆掉了 \" 梯子 \" , 并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规模更大的中心化节点 。 这种践踏用户权利 , 无节制透支用户信任的行为最终引发了负反馈:目前 , 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抵制某些跨国应用的声音 , 并出现了主动关闭信任授权、拒绝被大数据驯化的运动 。 就连手游圈也刮起一阵 \" 摆烂式上分 \" 的妖风 , 试图用这种方式对抗算法 。
虽然有为数不少的人乐在其中 , 但他们深知 Web2.0 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 , 也在有意识地收回自己的信任授权 。
好在 , 新的数字文明火种已经出现 。
-02-
Web3.0:数字文明的 \" 第二次攀登 \"
Web2.0 是一次以信任、共享、公平为名的 \" 攀登 \" , 但这次攀登没有解决 \" 中心化 \" 的根本问题 。 Web3.0 , 就是一次更有野心的 \" 去中心化 \" 攀登行动 。
2018 年 , 柏林的 Web3.0 峰会上对 Web3.0 给出了一个鲜明定义 , 并逐渐成为行业共识:\"Less   trust   more   truth\" , 少点信任多点真相 。
用苏格拉底的洞穴理论也能解释 Web3.0 的不凡意义:Web2.0 犹如一个巨大的山洞 , 用户们常年身处其中已经习惯了 \" 世界就是这样 \" 。 Web3.0 就是要推倒这些认知惯性 , 用最纯粹且牢不可破的信任纽带邀请全球用户重塑数字文明 , 孵化出前所未见的产品形态和用户交互方式 。
答案是 , 你可以把这个宏大设想视为一个开放世界 , 而那些正在朝 Web3.0 努力的科技公司就是一群各怀理想、抱负的首席架构师 。
近年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能源、民生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在欧科云链副总裁张超看来 , 区块链技术是支撑 Web3.0 与元宇宙的底层技术之一 , 它带来的核心变化在于 , 在基础层上 , 使用分布式技术以及共识机制 , 通过密码学手段实现数据的存储和验证;在应用层方面 , 结合 5G 以及物联网技术 , 可以做终端设备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与数据逻辑规则验证 。

区块链技术的日渐成熟 , 催生出越来越多有意愿 \" 上链 \" 的新项目和新场景 。 这些参与者的涌入 , 让 Web3.0 有了聚沙成塔的可能性 。
-03-
Web3.0 的发展 4 要素
1871 年达尔文意识到 , 最早的生命形式或许诞生在一个 \" 很热很小的池子里 \" 。 这一猜想在 20 世纪 20 年代发展为 \" 原始汤 \" 理论:即 , 一个包含特定化学物质的 \" 池子 \" 为生命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 。
同样 , Web3.0 的繁荣或许也需要一个起到催化作用的 \" 原始汤 \" , 分别为全员平权、信息平等、数据共享和安全底线 。

全员平权是区块链乃至 Web3.0 的基石原则:在这种机制的约束下 , 平台滥用数据权限、以算法引导用户的行为被扼杀在摇篮里 。 例如 , 欧科云链就在应用中产出了大量共识算法 , 建立起稳定、公正的链上秩序 。 有了这套链上版的 \" 梧桐协议 \" , 参与者们才会有意愿参与到后续的共建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