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达摩院决定交出家底儿( 四 )


\r达摩院从诞生第一天 , 就在解答基础研发和产业应用之间关系难题 , 并因此成了一个独特的机构 。 魔搭延续了它的思路:一切技术创新要有产业价值 。
\r达摩院的想法诞生于2014年 , 当时的阿里云趟出一条路后 , 阿里巴巴看到了技术创新的巨大潜力 , 这家公司的技术领导者们认为需要有一个“武学殿堂”一样的机构 , 研究最厉害的技术 。 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十分宏大的设计 , 也因此延迟了几年才慢慢成型 。 先是前身IDST(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组建 , 后来到2017年达摩院才正式成立 。
\r初期 , 它的许多研究落点依旧是根基于阿里巴巴的业务 。 从2014年上线的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实现上传照片识别商品的产品拍立淘 , 再到2020年的物流机器人小蛮驴 , 都有些拿着技术的锤子在阿里巴巴丰富的业务场景里找钉子的意味 。
\r这也是达摩院吸引来很多科学家的原因:阿里全面的业务场景给了这些技术人员庞大的数据富矿和最大的应用空间 。 其中 , 阿里云和达摩院的全方位结合 , 就是这种模式最“丝滑”的呈现:比如数据库系统专家李飞飞 , 加入达摩院并负责阿里云数据库事业部;深度学习框架专家贾扬清加入达摩院 , 同时负责阿里云大数据计算平台事业部 。 他们把最新的前沿研发用在最大最真实也是最残酷的生意场景里 。
\r但这也一直提醒着达摩院 , 自己尚未完全兑现的潜力:能做到如此丝滑的结合 , 其实是因为阿里云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 它需要新的前沿原创技术成果来支撑 , 而达摩院诞生之初 , 被阿里巴巴寄予的希望是承载这家公司的技术梦想 , “要活得比阿里巴巴还久” , 甚至是定义未来的阿里 , 所以某种程度上 , 达摩院的初衷和使命是在这里再诞生一个阿里云——一个以技术代际变革带来的全新体系 。
\r而抓住这种新体系的机会的关键 , 往往并不是靠什么天才的颠覆性技术的灵光一现 , 更多是技术链路的不断积累和浪潮来临时刻 , 勇于承担风险义无反顾的大力投入 。 这样的故事不断发生 , 比如英伟达通过以CUDA为代表的不计回报的投入 , 在通用计算上有了积累 , 让它在等来人工智能爆发后能快速蜕变成一家最重要的计算公司 , 比如在搜索还没证明自己商业能力时就在积累算法人才的那些公司 , 天然更接近自动驾驶等新机会 , 再比如去IOE的故事和阿里云孤注一掷后的成功 。
\r
\r在成立的第五年 , 达摩院在AI技术领域的积累也达到了全球商业公司里少有的完备成度 。
\r“在过去的AI探索当中 , 达摩院自己完完整整的做完了从研到发 , 到产生价值 , 到提供API的过程 。 ”鄢志杰说 。
\r然后 , 一场达摩院算法科学家们都深信不疑的范式革命到来 。 达摩院第一次集合力量投入到同一件事上 。
\r“达摩院是在过去几年走完了所有艰辛历程的一个组织 。 今天把我们走完这些路以后提炼出来的这些模式、这些工具、这些平台或者这些基础 , 一五一十的分享和开放给大家了 。 ”
\r这种“Allin”背后 , 也是基于对今天AI产业困局根源的判断 。
\r“你们仔细看一看其实会发现 , AI从来没有自己变成一个产业 。 ”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在云栖大会接受品玩等采访时说 。 “AI是工具 , 而产业化要靠真正使用这个工具的、垂直行业积累最深的公司们来完成 。 ”
\r这是一个熟悉的阿里巴巴式解题思路——淘宝天猫 , 支付宝和菜鸟们 , 都不是单点的电商公司、付款工具和快递企业 , 而是某种新体系的搭建者 , 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AI , 达摩院今天也迈出同样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