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病死亡率已占总死亡率的88%,如何赋能主动健康管理?院士专家说……

我国慢性病死亡率已占总死亡率的88%,如何赋能主动健康管理?院士专家说……
文章图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前沿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 , 健康管理装备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创新发展 。 而健康装备的进化 , 也推动了健康管理各领域走向协同与闭环 , 实现被动式健康管理向提早预防、事前干预的主动健康管理新范式的转变 。
日前 , 在第二届中国健康管理国际论坛上 , 与会专家提到 , 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 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也将推动智慧医疗科技不断突破 , 在医疗可及性、癌症治疗、老龄化问题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
眼下 , 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正迈入深层次发展的新阶段——智慧医疗可以更好利用主动健康的理念来推动医工交叉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 形成新业态下全链条的主动健康的生态群 。
“我们团队创新了远程医疗模式 , 开发了远程医疗机器人 , 实现了更好的轻量化、高机动性 , 配套搭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衡分配 。 ”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介绍 , 尤其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 , 信息化建设、移动医疗的建设包括远程医疗建设非常必要 。
大会上 , 吴韬首次提及“健康链”的概念 , 包括健康管理链、健康安全链和健康数据链 , 未来团队也将积极探索研究打造“健康链” , 推动主动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我国慢性病死亡率已占总死亡率的88%,如何赋能主动健康管理?院士专家说……
文章图片
“AI产品在未来医疗领域的应用重点应该是整合线下服务链 , 包括基层医院 , 体检中心以及医药服务 , 再由N家专科医院带动 。 ”浙江杜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初映认为 ,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是资源整合和资源分配 , 通过对患者数据连续和系统性的管理 , 可以同时对医生和医院进行分类引导 , 最终实现每一个专科医联体的闭环 。
目前 , 沪上不少医院已在探索“人工智能+5G”的新型诊疗模式 。 采访人员获悉 , 多项5G医疗行业应用场景已在多家医院落地 , 如5G远程手术、远程重症会诊、5G院前急救等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介绍 , 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团队由太赫兹科学技术、超精密光学制造、纳米光子学、超快非线性光学、生物光子学及医用光学五个组成方向 , 每个方向均致力于为生命科学医学服务 。
以太赫兹为例 , 它是探测生物大分子具有非常好的特征光谱 , 生物大分子、药物分子的转入光谱都落在太赫兹 。
“太赫兹系统在医学中得到了诸多应用 , 如用太赫兹来检测肾脏病纤维化程度 , 还可以用于检测脑胶质瘤、肾结石、冠心病标志物、高半胱氨酸等 , 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 , 而且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 。 ”庄松林补充 , 太赫兹还可以用来检测药材 , 如三七和西洋参检测 。
值得关注的是 , 太赫兹也可用于癌细胞成像 , 太赫兹可以进入细胞但不会破坏细胞 , 从而可以得到纳米级的成像 。 庄松林也期待团队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交流、项目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 增进交流 , 着力医工深度融合及智慧医疗复合型人才培养 。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科主任丁罡分析称 , 在癌症诊治的慢性化管理时代 , 要通过产业融合和个性化治疗手段 , 整合肿瘤治疗资源 , 保证癌症患者医疗救治效果的同时 , 保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真正让肿瘤的诊疗从不可治慢慢变成慢性病模块 , 探索肿瘤的慢病化管理 , 将肿瘤跟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进行健康管理 , 实现早期筛查、早期干预 , 最终形成一个覆盖筛查、治疗和术后康复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