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人才兴鲁展风采|山东新松平台聚才,突破智能制造发展瓶颈

山东新松采用“公司+研究院”运营模式,分类布局研发平台
平台聚才,突破智能制造发展瓶颈
新松|人才兴鲁展风采|山东新松平台聚才,突破智能制造发展瓶颈
文章插图

新松|人才兴鲁展风采|山东新松平台聚才,突破智能制造发展瓶颈
文章插图

□ 本报采访人员 沈静 张春晓
12月3日,济南市人工智能大厦三楼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新松”)办公区域一片忙碌。“目前,我们为济南临空经济区一家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公司提供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正在实施。”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院长邹风山说,今年下半年项目一期已经完成,现在项目二期正提前布局。
工业软件被比作智能制造的“大脑”。传统制造业要转型升级,离不开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作为新松机器人全球软件研发总部和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山东新松深度结合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重点突破运动控制、智能感知、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打造全体系自主可控的“新松工业软件&控制平台”,开发具有自主可控、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以及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致力突破我国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缺芯少脑”的发展瓶颈。
落地济南不到两年时间,山东新松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5项。这得益于山东新松采用“公司+研究院”的运营模式,该模式保留研究院的建制体系,但以公司的形式运营。邹风山表示,这一模式让山东新松既有研究院专注核心技术研发突破的优势,又具备将研发成果产业化继而商业化的能力。
就在上个月,由沈阳新松公司与连云港中远海运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建造的全球首条LNG罐箱智能产线建成投产。这条产线的建成破解了LNG罐箱行业的离散制造难题,填补了国内LNG压力容器装备产业智能制造的空白。在这条生产线的研发过程中,山东新松主要负责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的研发及搭建等任务。
【 新松|人才兴鲁展风采|山东新松平台聚才,突破智能制造发展瓶颈】邹风山表示,之所以在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关键在于“平台聚才”。目前,山东新松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包括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软件分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机器人),还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打造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创新平台。此外,山东新松分类布局研发平台,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技术研究院,并正式筹建山东省机器人跨平台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这些平台,会聚了王天然院士、曲道奎博士等10余位不同领域产学研专家,组建了由高级研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创新研究队伍。
山东新松灵活的创新体制机制,让人才能参与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这也是其创新活力迸发的重要原因。“以前单纯做产品研发,考虑问题更加偏重技术。”山东新松智能控制与驱动产品部部长刘世昌说,现在他们还要参与产品标准化测试、生产工艺、小批量生产、稳定性测试、产业化推广全链条,“这使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了‘全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