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专访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全景回顾“太空出差”的梦幻之旅( 二 )



太空如墨 , 一颗颗星星亮得耀眼 , 一度看呆了
提及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 , 汤洪波终生难忘 。 未出舱前 , 汤洪波担心自己面对深邃的太空会觉得害怕 。 但真正走出舱外后 , 他全然忘记了紧张 。 经过了数百学时的出舱训练 , 身穿经过优化改造的第二代“飞天”舱外服 , 汤洪波能够很娴熟地进行各项操作 。 进行舱外应急演练时 , 他仅花了10多分钟 , 就“嗖嗖嗖”地快速从舱壁爬回舱内 , 比地面模拟训练时的速度还要快 。
《人民日报》专访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全景回顾“太空出差”的梦幻之旅
文章图片
当汤洪波有空打量周围时 , 他感到自己所处的宇宙如科幻片中描绘的一样震撼 , 太空如墨 , 一颗颗星星亮得耀眼 。 汤洪波扶着舱壁 , 一度看呆了 。
《人民日报》专访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全景回顾“太空出差”的梦幻之旅
文章图片
汤洪波还遇到过一件“糗事” 。 一次 , 舱外工作结束后 , 他往舱内搬运设备 , 不小心悬浮在了舱中间 , 上下左右都够不着 。 经过了十几分钟后 , 汤洪波才慢慢飘到舱体附近 。
长期处在狭小环境里 , 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 。 好在闲暇时 , 乘组可以随时给家人、同事打电话 , 收看工作人员定期给他们上传的新闻、影视片等内容 。 汤洪波拍的一组太空照片传回地球后火遍全网 , 引发网友的热烈回应 , 他将网友评论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
汤洪波说:“在太空 , 他也很想念地球的生活 , 想念脚踏实地的感觉 , 想念亲人朋友 。 只要有空 , 他就会趴在窗边 , 凝望地球 。 ”白天 , 地球表面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覆盖 , 上面还飘浮着大朵的白云 , 还能看到金色的沙漠、白色的雪山、绿色的草原、褐色的山脉 , 像一颗透亮的水晶球;夜晚 , 点点灯光相连成片 , 地球就会变成一颗璀璨的夜明珠 。
《人民日报》专访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全景回顾“太空出差”的梦幻之旅
文章图片

听到耳机里传来地面的鼓掌声 , 回家的感觉真好
3个月过去了 , 该回家了 。
当地面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时 , 飞船开始在轨道上“刹车” 。 轨返分离时 , 飞船平稳下降 。 推返分离时 , 飞船逐渐进入大气层 , 加速度越来越大 , 由于大气阻力的原因 , 飞船开始晃动并急剧减速 。 汤洪波的失重感逐渐消失 , 他特意对着镜头 , 将飞行手册上的笔拿起来 , 一松手 , 笔就坠下去了 。
当重力逐渐恢复后 , 汤洪波感到整个人往座椅上坠 , 他赶紧系紧安全带 。
进入黑障区后 , 惊心动魄的时刻到来 。 快速飞行的飞船和大气剧烈摩擦 , 温度高达一两千摄氏度 , 将舷窗外烧得一片通红 , 在飞船内感到像坐在火球中一样 。 刘伯明开玩笑地说:“真金不怕火炼 。 ”同时 , 飞船外表面的防烧蚀层在不断剥落 , 伴随着四处飞溅的火焰像无数颗流星划过 。 此时的飞船就像一颗小小的流星 , 向地球前进 。
《人民日报》专访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全景回顾“太空出差”的梦幻之旅
文章图片
飞出黑障区 , 飞船速度逐渐减小 , 距离地面10公里时 , 飞船抛开降落伞盖 , 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 开伞过程虽然只有20多秒 , 但此时飞船剧烈晃动 , 如同被几股力量在空中拼命拉扯 。
当伞彻底打开后 , 飞船停止晃动 , 平滑下落 。 汤洪波忍住胃里翻江倒海的感觉 , 这时 , 他听到耳机里传来地面的鼓掌声 , 表明飞船安全了 , 可以平稳落地了 。 乘组3人相视而笑 , 总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
《人民日报》专访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全景回顾“太空出差”的梦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