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不是科幻,中国公司 BrainCo 实现“隔空打字”并发布神经接口平台

“脑机接口” , 是一个颇具科幻色彩的词汇 。 大多数人提到它 , 会想象把一个设备套在头上 , 就能实现“意念书写”;又或者不用勤学苦读 , 就能将知识转变为信号直接输入脑中 。 在著名的科幻剧《黑镜》中 , 基于脑机接口的剧情多次出现 , 人类甚至可以将自己的意识传输到一个虚拟世界中 , 在那里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
实际上 , 脑机接口与人类的距离可能比你想像得更近 。
12月20日 , BrainCo强脑科技举办了年度发布会 。 在这场大会上 , 这家研究脑机接口技术解决方案的中国公司展示了极具科幻色彩的一幕:
受试者双手佩戴着两个臂环状的设备 , 大屏幕上呈现了一双虚拟的手 。 这是将他的双手连续动作虚拟化的视觉效果 , 受试者不仅可以来回活动手掌 , 甚至每个手指的动作都能被呈现 。 他所佩戴的神经接口智能互动的设备能高精度捕捉双手的连续动作 , 实现更精密的操控 。
当人类在键盘上打字时 , 手指会有小幅度的活动 。 当受试者戴上臂环时 , 臂环能感知到手指的微小的移动 , 对应相应的虚拟键盘 , 就实现了隔空打字的功能 。 这就是神经接口平台的“动作意图追踪功能” 。
脑机接口不是科幻,中国公司 BrainCo 实现“隔空打字”并发布神经接口平台
文章图片
隔空打字屏幕从上到下 , 画面一为佩戴设备的受试者 , 画面二为受试者打出的文字
除此之外 , BrainCo还现场展示了虚拟拼图游戏 。 受试者不使用鼠标 , 就可以直观地将零件一块一块抓起来 , 然后放到指定的位置上去 。
BrainCo创始人兼CEO韩璧丞称 , 有了这样的技术 , 用户的人机交互体验会大大强于使用鼠标和键盘 。 通过神经接口平台 , 可以打破二维世界对场地和空间的束缚 , 让用户模拟在三维世界里的自然交互 。
强脑科技(BrainCo)创立于2015年 , 是一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 , 也是首家入选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HarvardInnovationLab)的华人团队 。 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中科院等全球顶尖科研院所 , 在脑机接口领域拥有十年以上的经验 。
此次高峰论坛上 , 米格尔·尼科莱利斯(MiguelNicolelis)教授正式宣布加入BrainCo强脑科技 , 担任首席科学顾问 。 韩璧丞表示 , BrainCo会和教授深度合作 , 在康复、睡眠、教育等诸多领域探索脑机接口的应用落地 。
不同于很多停留在实验室里的研究 , BrainCo已经有产品推出 。 “脑机接口要做两件事情 , 一是造人 , 二是造超人 。 ”韩璧丞说 。
所谓“造人” , 是指用脑机接口让断肢的残疾人通过安装可操控的假肢恢复到日常生活中;所谓“造超人” , 是指提高常人大脑的能力 。 对应在BrainCo的产品线中 , 则分为康复产品、教育产品和健康产品 。
在康复领域 , BrainCo推出了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 , 它搭载了肌电神经电信号的感知系统 , 可以利用传感器测量用户残肢的肌电神经电信号 , 帮助用户实现对假肢每根手指的独立控制 。 BrainCo在活动现场展示了残疾人佩戴仿生手弹奏钢琴的场面 。
脑机接口不是科幻,中国公司 BrainCo 实现“隔空打字”并发布神经接口平台
文章图片
佩戴仿生手的残疾人在现场弹钢琴
它的原理就是当人类希望动起来的时候 , 大脑会对肢体发出指令 , 指令信号会从中枢神经开始 , 通过脊髓传输到肌肉终端 。 肌肉接收到信号之后 , 便会进行相应的收缩 。
人的肌肉不管是在松弛状态下还是在运动状态下 , 都会产生十分微弱的电信号 。 BrainCo开发出了一套独有结合硬件、软件和分析算法为一体的系统 , 可以在人的运动执行的同时 , 甚至运动发生之前就通过生物电信号的方式检测到运动意图 。 智能仿生手就是基于这个技术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