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三一重工探索数字化转型:要么翻身要么翻船,做奔跑的大象

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体系完备,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
在做大的同时,中国制造如何进一步变强,跃居全球制造业顶端?三一重工探索的路径是“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最大的意义,就是人让机器变得更好,机器也让人变得更好。” 近日,三一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代晴华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在内的媒体采访中表示,“灯塔工厂让人和机器之间形成了一种协同关系,而不仅仅是一个体力的替代关系。


制造业|三一重工探索数字化转型:要么翻身要么翻船,做奔跑的大象
文章插图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是由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遴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在全球“灯塔工厂”网络中,中国是拥有“灯塔工厂”最多的国家,印证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而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则是全球重工行业首家世界灯塔工厂,代表在重工行业的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进入三一重工桩机1号工厂,最先进入视野的是装配柔性岛上有条不紊进行装配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都带有一双“慧眼”,通过摄像头传输作业面情况,机器人可以实时得到场景深度信息和三维模型,作业时指导机械手自动修复偏差。放眼看去,四万平的车间除了机器人在作业,很少看见工作人员的身影。再往里走,一辆SR405R型号的旋挖机引起大家驻足,高约三十米、重近两百吨,机身形似坦克,所处地面全是钢板,远看像是导弹发射架……


制造业|三一重工探索数字化转型:要么翻身要么翻船,做奔跑的大象
文章插图

如今在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背景下,三一重工已经开始成长为“奔跑的大象”,将会为行业带来怎样的赋能?
会思考的柔性供应链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600031)由三一集团投资创建于1994年,2003年在A股上市,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无泡沥青砂浆车,全球最大3600吨级履带起重机、中国首台混合动力挖掘机等。截止9月30日休市,其市值达2160.32亿元。
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三一重工上半年营收达671.28亿元,同比增长36.47%,实现归属净利润100.74亿元,同比增长17.16%,其中,研发费用投入30.58 亿元,同比增长80.82%。连续盈利之外,较具看点的是公司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增速每年都保持在50%以上,或意味着公司数字化转型力度持续加强。
关于这次获评的灯塔工厂,三一重工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董明楷介绍,“今天的桩机工厂就是一个脑子聪明、眼疾手快的工程师,实现了工匠精神与经验的参数化与软件化”。


制造业|三一重工探索数字化转型:要么翻身要么翻船,做奔跑的大象
文章插图

其次,通过AGV小车实现智慧物流。在精准授时、低时延的5G无线工业专网的保证下,行业首创2台AGV“双车梦幻联动”,实现27米超长超重物料的同步搬运和自动上下料。
再者,基于5G+AR设备的“人机协同”技术在工厂广泛应用、包括物料分拣、销轴装配等传统劳累作业、危险作业。
此外,在后台,由树根互联打造的“根云平台”也在日夜不停计算,它要根据工厂里3600多个数据采集点收集的工业大数据,为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机型、甚至每一把刀具匹配最优参数,优化生产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