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投资人不懂SaaS,但市场懂有赞( 三 )


相较于国内成熟的电商环境 , 电商生态之间已经各建壁垒 , 具有一定封闭性 , 而欧美电商环境、网上付费、物流运输等技术相对弱势 , 但欧美SaaS模式要早于国内先完成落地 , 运营体系也趋于成熟 , 想要复刻并不容易 。
一场新的较量吴昊曾在《SaaS创业路线图》一书中指出:
国内SaaS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 , 外因上是IT产品需求尚未大规模爆发;内因是大部分产品不能够动态化解决用户问题 。 一个产品是否能取得成功往往由两点决定 , 一方面在能否能为客户或企业提供客观的用户价值 , 另一方面是能否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 。 说是卖SaaS系统 , 对于商家客户 , SaaS卖的是服务;对于消费者 , 卖的是新的消费方式;在市场认知度低的情况下 , 国内SaaS公司可能面临客户拓展、业务扩展的困难 。
在中心化电商模式下 , 流量、用户归属于平台 , 由平台决定对商户流量分配 , 因为公域流量的竞价体系成本高 , 就会向头部商家聚拢 , 这对于中小商家不太友好 , 而他们迫切想要掌握零售效率的主动权 , 实现自身数据化转型 , 像有赞这类去中心化的SaaS平台就会受到青睐 , 此时有赞凭借自身的服务优势、引流成本低 , 入驻商家越来越多 , 自然就能够倒逼消费者改变选择 。
SaaS的核心在于为用户提供长期有价值的服务 , 但现在很多厂商的「做法错了」或者说「方向偏离」 。
在有赞六周年大会上 , 白鸦也提到了类似观点 , 他认为“SaaS业务没有捷径” , SaaS不是平台类业务 , 是服务类业务 , 需要一点点积累 , 积累持续续费的客户 , 时间线拉到足够长 , 要先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实现“客户成功” , 接着把销售做好获得更多客户 , 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形成网络效应 , 最后才有资格谈“增值业务” 。
这一点 , 从白鸦在去年视频号创作者峰会上的话术中也有迹可循 。
“三到五年内 , 视频号将撑起万亿美元电商交易规模” , 由于视频号与快手、抖音的内容分发机制上的区别 , 除了算法推荐 , 视频号还具有社交关系链和地理位置内容分发的特点 , 相较于抖、快流量往往集中于头部网红的金字塔型内容生态 , 对于视频号 , 更倾向于中腰部作者集中的橄榄型 , 另一方面 , 视频号的马太效应较弱 , 也易和粉丝进行深度互动 , 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团购模式 。
在这种情况下 , 业务模式也随之创新 , 微信社群体系和视频号、直播的用户积累 , 通过各种各样的触点将用户汇集到私域流量池中 , 实现流量私有化后 , 平台为客户创造有效价值从而提高复购率 , 商家与顾客、顾客与顾客之间又会发生裂变 , 形成新的网络效应拉动增长飞轮 , 这样建立起来的闭环 , 也就是白鸦所说的“私域三角” 。
至于未来 , 肯定还有有一场新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