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除了情怀,网易云音乐还有什么底牌?

网络安全|除了情怀,网易云音乐还有什么底牌?

文章图片



新眸文娱组作品
作者|阮雪
编辑|桑明强
在音乐赛道里 , 网易云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 。
新眸曾做过一份统计 , 在30人的样本里 , 有超过40%的人安装过两个以上的听歌软件 , 包括虾米、咪咕、QQ音乐、网易云音乐 。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国内的音乐资源被分散在多个流媒体平台上;2、每个音乐软件属性不同 , 有的侧重于社区氛围打造、有的侧重于版权资源 。
以网易云音乐为例 , 从起家开始 , 它的主线很清晰:音乐社区 。 在丁磊的音乐梦下 , 网易云音乐织就了一层温情的网 , 打捞起那些游荡在各个平台的“音乐游子” , 「简洁的使用界面」和「精确的数据」是它的主要特征 。
就时间维度上来看 , 网易云音乐走过了8个年头 , “云村”初建成 , 但奔小康还是进行时 。 业内对网易云音乐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 前有歌单变灰的版权风波 , 后有“网抑云”的品牌异化 , 挂牌港交所 , 借着元宇宙的风口 , 给网易云音乐的社区哲学和商业逻辑提出了新的挑战 。
问题是 , 在多数在线音乐平台仍处于亏损境地的情况下 , 网易云音乐也不例外 , 它在招股书中也提到:亏损情况至少要到2023年才能有所好转 , 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 为此 , 这篇文章我们将主要探讨:

  • 网易云音乐想实现正向盈利 , 难点在哪?
  • 高净值用户和社区商业该如何平衡?
  • 后版权时代 , 网易云音乐的机会点在哪?
「一贫如洗」的云村起初的网易云音乐 , 只是一个小众的文艺站 ,
它瞄准了当时市场的两个痛点:1、如何帮助用户找到更多喜欢的音乐;2、如何让用户自发分享对一首歌的感受 。 试着回想一下 , 吸引你下载网易云音乐的 , 是不是正好对应着它两大功能:「每日歌曲推荐」和「最热乐评」 。
【网络安全|除了情怀,网易云音乐还有什么底牌?】在外界看来 , 网易云音乐的早期先发优势在于算法能力 , 能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风格偏好差异 , 持续地向用户推送相似风格的优质冷门的歌曲 , 并由此生成私人FM , 「发现好音乐」 , 一度成为网易云的产品标签 。
在这种模式下的音乐UGC社区 , 自然催生了社区的活跃度 。 “乐评+歌单”是时下网易云音乐最主要的 UGC内容 , 但问题是 , 即便网易云音乐用户数在不断增多 , 但“云村”却依然“入不敷出” , 一个典型的数据是:截至今年上半年 , 网易云音乐亏损已经进一步扩大至38.09亿元 。
某种程度上来说 , 网易云音乐的亏损和和在线音乐行业的现状不无关系 。
音乐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由独立音乐人、唱片公司、独立版权代理等组成版权上游 , 拥有最大的话语权;类似网易云音乐这样的在线音乐平台 , 构成被授权的中游 , 向下游用户提供音乐服务 , 这就导致了音乐平台的尴尬处境 , 想留住用户就得花大价钱去上游的唱片公司买版权 。
问题是 , 音乐平台的盈利方式主要依赖广告投放 。 由于网易云的产品调性和广告展示有天然冲突 , 如果大量铺设广告就会造成大量原始用户流失 , 破坏音乐社区调性 , 所以一直以来 , 网易云音乐上的广告投放都比较小心翼翼 。
就目前来看 , 用户付费是网易云音乐的主要营收来源 , 主要包括数字专辑售卖、会员增值服务、精选电台等内容付费模式 , 与此同时 , 网易云音乐也尝试为用户提供云音乐商城、音乐周边商品售卖和票务代理等服务 , 但很明显 , 音乐的带货能力并不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