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12月29日15:26中国质量新闻网讯(文图 李心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机器人“上岗”!智慧建造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国质量新闻网12月29日15:26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文图李心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 , 建筑业向高质量、高科技方向发展是行业必然的趋势 , 在要平衡建筑成本和效率 , 保障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 , 加之政策对装配式建筑和BIM逐渐普及的支持 , 引入科技手段成为一条建筑领域必经的优化之路 。 2020年底 , 江西大力推进“智慧工地”的建设 ,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 , 旨在让施工更安全更环保 , 效率更提升 。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 碧桂园近几年积极探索数字科技 , 利用智能化、精细化过程管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 同时也通过建筑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 替代原本由人力承担的繁重、危险劳动 , 提升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水平和效率 。
据悉 , 乐安碧桂园映月湾从今年7月底开始施工以来就引入使用建筑机器人 。
中国质量新闻网12月29日15:26中国质量新闻网讯(文图 李心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机器人“上岗”!智慧建造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工地痛点增多 , 传统基建亟需转型升级
过去几十年 , 在缺乏技术驱动的情况下 , 传统的房地产建筑行业一直保持粗放式的发展方式 , 不仅高度依赖人力 , 而且也很少出现大规模的技术革新 , “危、繁、脏、重”四个字准备地概括出建筑行业的痛点 。 另外 , 在建筑业始终扮演重要角色的农民工群体老龄化问题 , 也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潜在不利因素 。
“建筑工人逐渐老龄化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 不再愿意像父辈那样 , 顶着‘农民工’的标签进工地干重活 , 而是更加愿意选择新兴行业 , ‘宁送快递不进工地’现象已经很普遍了 。 ”碧桂园映月湾工地上的小伙王耀鑫 , 道出了目前年轻人“逃离”工地的普遍心态 。
中国质量新闻网12月29日15:26中国质量新闻网讯(文图 李心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机器人“上岗”!智慧建造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传统施工工人
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农民工共28560万人 , 较2019年减少517万人 。 从年龄来看 , 2020年农民工平均年龄达41.4岁 , 比上年再提高0.6岁 。 值得一提的是 , 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比已高达26.4% 。
中国有着万亿的建筑市场规模前景 , 智能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碧桂园加入机器人新赛道 , 为房地产建筑业埋下一颗科技种子 。 2018年7月 , 碧桂园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智林”) , 正是以覆盖全产业链路形式切入 , 自主研发建筑机器人 。
智慧“新基建”补齐“施工短板”
中国质量新闻网12月29日15:26中国质量新闻网讯(文图 李心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机器人“上岗”!智慧建造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建筑机器人施工相比人工具有独特的优势 , 标准化施工可以较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 同时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 达到绿色、安全、环保、优质的综合效果 。 “相比传统作业方式 , 建筑机器人可以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 , 承担危险环境的体力活 , 既安全又高效 。 ”碧桂园相关技术人员认为 , 从事危重劳动的建筑工人可逐步向智能建造产业技师转型 , 与机器人协同作业 。
今年50多岁的打磨工邓秋兴 , 对建筑机器人的引入感受颇深 。 邓秋兴从事打磨工作7、8年 , 常年浸泡在建筑粉尘中 , 对身体健康越发感到担忧 。 来到映月湾工作后 , 开始接触建筑机器人 , 让他的工作不仅轻松了很多 , 而且工作环境也更加健康 。 “我们自己打磨 , 戴厚厚的面罩都觉得呛 , 这个机器人就方便很多 , 又能打磨 , 还能吸尘 。 ”邓秋兴介绍 , 工人打磨墙面一小时才几个平方 , 用机器人打磨一小时可达到二十余平方 , 是原来的四五倍 , 效率高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