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被耽误的魅族,难以摆脱被遗忘的命运

魅族|被耽误的魅族,难以摆脱被遗忘的命运

文章图片

魅族|被耽误的魅族,难以摆脱被遗忘的命运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魅族是我国最早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 , 蛰伏三年推出首款智能手机 , 销售额即突破5亿 , 曾放出“要做世界的魅族”的豪言 。 毋庸置疑的是 , 曾经魅族手机凭借着其出色的设计 , 也因为其定位为文艺青年必备 , 而受到了大批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 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
魅族在研发、整合供应链、渠道等能力落后于头部厂商的情况下 , 软件层面“无广告”是魅族为数不多能做的创新 , 但随着魅族公开信的发布 , “三零手机”已成为绝版 。 魅族手机曾经在学习苹果上在国内领先 , 甚至创始人黄章与雷军也是亦师亦友 。
虽然我们不能说魅族公司是个“败家子” , 毕竟曾经魅族引领了一个时代 。 只是 , 作为智能手机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如今为何下滑如此严重甚至到了无人问津、销声匿迹的地步呢?
定位不准 , 品控和体验问题难解
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可以说是“国产智能手机品牌之间的厮杀” , 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 , 又或是蓝绿大厂 , 它们都是以强大的品牌力和产品技术为支撑 。
这一点其实从2021年初华为发布P30系列 , 到2022年中荣耀10系列的发布都能看出来 。 不过即便是这样 , 在华为、荣耀品牌之外 , 魅族最近两年也未曾推出一款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 而这就是魅族至今还无一款真正意义上为中国人而生的手机 , 所造成的后果 。
2014年 , 魅族发布魅蓝系列 , 高性价比深入人心 。 魅蓝便开始疯狂发售 , 但是魅族给消费者留下了低价货的标签 。
与高通关系破裂之后 , 转入高通的怀抱 , 采用了联发科 。 反观推出的Pro 7 , 全系联发科 , 16:9的屏幕 , 售价最高达到4080元 , 唯一的亮点是后盖的副屏 , 消费者并不买单 。 Pro7遇冷后 , 魅族开始出现连锁反应 。
2021年底 , 魅族关闭了五百多家线下专卖店 。 如深圳华强北店也因不赚钱 , 被关闭了 。
如今国内市场容量开始有了明显萎缩的迹象 , 消费者将更倾向知名的华为、苹果、oppo、vivo、小米这些品牌 , 这意味着魅族这样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 , 有可能会进一步丧失占有率 , 甚至沦为边缘产品也不无可能 。 各大厂商设计、硬件、工艺、软件体验都差不多 , 魅族却毫无亮点 , 反而硬件差人一等 , 还慢别人半拍 。
据统计数据显示 , 2021年魅族市场份额仅为0.1% , 全年出售量为45万台 , 而2022年一季度市场份额还低于0.1% 。 明显可以看到 , 魅族的下降趋势 。
从销售数据可以看出 , 现在人们已经很少有人会购买魅族手机了 , 也可以看出魅族现在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家企业应该有的品牌调性了 。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 , 消费者往往都是追求个性和独特 , 品牌调性以小而美为基础 。
魅族在智能手机市场上走的是另外一条路 , 它的品牌调性太过“大而空” , 虽然消费者会很喜欢魅族手机 , 但导致魅族的消费者黏性非常差 , 如果说一款手机要卖出去的话 , 首先要看得懂用户想买什么 。

当魅族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 , 那么消费者肯定会选择其他品牌来替代它 。 所以说魅族在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已无人可依了 , 如果现在还想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话 , 恐怕还是有些难了!

其实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因为魅族不懂“中国人”才导致品牌调性缺失 , 所以未来魅族公司想要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有所突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