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聊聊电视和显示器的测试:东西好不好,自己说了算( 四 )



色域部分 , 通常我们用i1 Display Pro Plus , 用DisplayCal跑一遍校色流程就可以测试出来 。 具体校色的流程这里没必要细说 , 虽然校色会改善电视和显示器的色准 , 但是色域这个基础规格不会因为校色而改变 , 反正色域肯定是越高越好 。 不过个人觉得遗憾的是 , 对于电视来说 , 其实REC 2020的色域非常重要 , 但用我们的软件和硬件 , 就只能自己去计算色域大小了 , 对普通人来说显得稍微麻烦点 。
色域部分其实针对显示器 , 大家看重sRGB、Adobe RGB以及DCI-P3就行了 , DisplayCal这个软件也可以让用户测试出来色域值后 , 和BT 2020进行对比 , 自己用计算公司代入大概也能得到一个不是相对可靠的BT 2020色域 , BT 2020色域对电视的意义更大 。 不过要注意的是 , 我们说的色域值都是色域覆盖 , 而不是色域容积 。 目前新的电视和高端显示器基本都能做到100%的sRGB和99%的Adobe RGB色域了 , DCI-P3达到95%也不是什么难事 。
【显示器|聊聊电视和显示器的测试:东西好不好,自己说了算】
稍微说一下的是 , 如果自己测试出来的色域和厂商有一些不同 , 有可能是标准不统一 , 还是那句话这种出厂都不会变的基本规格 , 厂商一般不会作假 。 而且色域也不代表最终的画质 , 当然太低的话看起来就很惨淡了!至于BT 2020色域 , 目前除了投影仪产品和激光电视(其实还是投影仪) , 电视和显示器没有能完全100%覆盖的产品 , 也就QD-OLED能达到90%以上 , 普通的OLED电视和显示器能接近75%就算不错了 , JOLED的面板能达到80%左右 , 效果已经很出色了 。
当然唯一要注意的是 , 像一些显示器有不同的色彩模式 , 不同模式测试出来的色域或许会和厂商的数据不同 , 这个时候换个模式测试试试 。 当然OLED在不同模式下的测试会相对接近一些 , 比如笔者自己的OLED , 在一些不同色彩空间测试出来的数据都相对接近 , 而之前用Mini LED测试 , 如果不切换到相应的色彩空间 , 测试出来的数据会差距较大 。
色准:意义更大的参数 , 要注意应用模式实际上亮度也好、色域也好 , 基本出厂就已经固定了 , 但色准不同 。 色准是可以通过我们的自己的校色来达到更好的水准 。 不过我们说了 , 如果只是测试 , 那么只要测出电视或者显示器的色准就行 , 看看能不能达到厂商的宣传 。 现在厂商宣传得都很厉害 , 经常看到电视或者显示器表示自己出厂已经校色 , 达到了ΔE小于2 , 甚至小于1的水准 , 但自己测试出来差距又非常大 , 这倒不是厂商骗人 , 还是和设备的模式有关 。

测试部分还是用校色仪和DisplayCal , 不过不能用校色那一套 , 否则得出的数据其实是校色后的数据 , 而且电视用这玩意校色后 , 也只能在连接电脑后才有效 , 平时不连接电脑就毛用没有(电视校色和显示器大不相同) , 所以我们的目的只是看看在出厂原始状态下 , 电视或者显示器的色准表现 。 这部分用DisplayCal的“未校准显示设备报告”功能就行 , 无需校正就可以测试出设备在当下状态的色准 。
色准通常都是在SDR模式下测试的 , 色准和很多因素有关 , 比如亮度、色温等等 , 不过很多显示器在HDR下都无法调整这些参数 , 所以我们说的测试色准都是在SDR下进行的 , HDR下当然也可以自己测试一下 , 不过结果就别想太多了……那为啥很多人测出的色准和厂商的宣传不一样呢?不校色都没法用!那是因为厂商通常只会在某一个模式上给你设置一个校对过的色准 。

比如说显示器部分 , 厂商可能更照顾用来做设计的用户 , 所以可能会在图片模式上将色准调整得更高;而电视部分 , 目前厂商几乎都将最好的色准放在电影模式上 , 毕竟用电影模式看片的人更多 , 所以我们买来电视 , 会发现电影模式是最接近D65色温 , 同时色准也是最好的 , 所以这个部分不用纠结 。 显示器厂商做了校色的 , 通常还会附带一个校色报告 , 这个一般也不会作假 , 看看厂商是在什么模式下做的校色就行了 , 测试出来基本不会有太大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