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聊聊电视和显示器的测试:东西好不好,自己说了算( 六 )



MEMC插帧测试也是比较常见 , 这个一般电视都有 , 虽然这个功能我个人很不在意 , 但架不住一些人喜欢 , 而且拿来在动漫上用也是可行的 。 这部分可以用动态画面来测试 , 也有像MDT测试视频这样来专门测试电视各种性能的 , 包括MEMC 。 只不过没有对比就不好说好坏 , 这个恐怕需要平时的经验积累才能心中有数 。 一般来说 , 打开MEMC看看画面有没有重影、马赛克和破碎的情况就行了 。
高刷和拖影的测试 , 在显示器比较常见 。 这个测试也比较简单 , 直接上UFO TEST这个网站上去数飞船吧 , 然后用1/1000的快门拍照看看拖影的情况 。 这个好不好就看拖影严重不严重 , 也是有对比才更有意义一些 , 屏幕响应时间用这个测试问题不大 。 如果要精确测试响应时间的数值 , 有专门的仪器 , 这个没太大必要;粗略的计算也有一些视频和网站 , 可以用拖影数量来大致判断响应时间 。

反光率和真实环境对比度个人没法做 , 必须要用专业仪器测 , 对环境要求还比较高 , 得自己创造一些条件 。 这两个就不用考虑了 , 真实环境对比度甚至连大多数媒体和专业测试机构都没法做 。 24P防抖动功能可以在电影中开启24P功能 , 然后模拟人眼以1/15的快门拍照 , 有没有抖动一目了然 。
画质部分 , 更多就是主观和经验了 , 如果有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设备之间在这些部分的差异 。 比如说控黑部分 , 主要看黑位能不能沉下去 , OLED当然最强 , VA也是吊打IPS 。 控光性能则可以通过黑暗场景有多个亮点闪烁的画面来观测 , 一些HDR宣传片段可以拿来测试(比如索尼拍摄的拉斯维加斯夜景视频) , 也可以用星空和宇宙这样的视频片段来数星星 , 星星更多的显然控光性能更强 , 这部分OLED依然最好 , IPS或者ADS如果不是Mini LED的话大多数惨不忍睹 。 还有像暗部细节 , 拿一部电影或者电视的黑暗场景一比大概就清楚了……

另外一些部分用数据不好体验 , 比如说一些画质细节 , 景深、肤色等等 , 这部分就看是不是更接近自然真实了 , 一些电视景深部分全是噪点或者细小马赛克 , 一些电视就处理得平滑自然得多 。 另外像HDR高光表现 , 也可以用一些标明了亮度的视频来测试 , 看看不同的设备的在HDR部分高亮的剪裁点和映射 , 是个什么样的大概水准 。 这些用亮度计可以粗略计算出来 , 但是要精细还是得用专业的仪器 。
VRR功能显示器不用担心 , 能打开AMD或者NVIDIA显卡相应的选项就没问题 , 没有就没有了 。 电视部分稍微复杂一些 , 有条件可以用PS5或者XBOX来测试 , 然后接驳电脑来测试NVIDIA的钟摆测试 , 看看有没有画面撕裂 , 不过目前大多数电视似乎在钟摆测试中都有一些问题 。 ALLM低延迟技术之前已经说了 , 用专门的仪器测试 , 售价千元但只有这么一个功能 , 这一项我们其实真觉得不是那么重要 , 50ms以下的延迟个人觉得玩家都应该能接受了 。

写在最后基本上电视机和显示器的一些测试方法 , 大概就写在这里 。 由于笔者知识有限 , 肯定有一些地方不完全准确 , 肯定也有遗漏的地方 。 不过对于客观数据的测试来说 , 除了一些对个人不太现实的专业仪器之外 , 其实花点钱买一些不贵的设备也能测试相对准确的数据 。 如果各位有其他看法和想法 , 都可以和我们交流 , 也欢迎各位指正错误!
通常显示器不会有太多主观画质级别的考量 , 毕竟用途不一样 , 和电视的设计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 从测试角度而言反而更简单一些 。 而电视要注意的地方就比较多了 , 一些老电视可能基础数据很惨淡 , 但是看着画质就是好 , 或者说一些地方的确不是用测试数据就能说明一切 , 这部分用户还是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