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马斯克|马斯克,行业终结者

伊隆·马斯克|马斯克,行业终结者

文章图片



依稀记得十多年前 , 乔帮主携iPhone4横空出世 , 跨时代的产品力 , 使得其成为了送礼的绝佳产品 , 专卖店门口排起了数公里的长龙 , 黄牛加价数千依然供不应求 。
彼时 , 刚刚兼并了网通的联通 , 财大气粗 , 为了推广刚刚拿下的3G牌照 , 从移动手中争夺高净值用户 , 与苹果公司合作 , 不惜血本推出了对联通签约用户免费送iPhone4的活动 。

那几年间 , 凭借着不计成本的送苹果 , 信号差客户少的联通 , 愣是从移动手中抢走了一大批忠诚度极高的高消费客户 , 内卷的不断升级 , 也带着电信加入到了这场送苹果大战当中 。
十多年前的联通这么搞 , 十多年后的特斯拉也是这么搞 。

过去三个多月 , 特斯拉的不断降价以及股价的瀑布式下滑 , 让各式各样的阴谋论有了广泛的市场 , 但实际上 , 马斯克不过是在电动车消费增速摸到天花板之后 , 搞了跟联通“送苹果”模式相似的“送特斯拉” 。

拿下3G牌照的联通送苹果 , 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 是为了未来每个月都能赚取高额的3G网络服务费用;拿下推特牌照和自动驾驶的特斯拉降价 , 也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 更是为了未来赚取每个月的会员费和自动驾驶使用费 。

你以为人家赚的是卖商品的钱 , 实际上人家赚的是金融的钱 。

而且 , 这个模式马斯克在去年乌克兰的时候就已经玩过了一次 , 他的星链设备是斥巨资免费送给乌克兰军方的 , 但是星链的使用费 , 是要乌克兰政府和五角大楼每个月支付的 。
泽连斯基看似占了大便宜 , 但本质上也是在给资本家马斯克打工 。

这种免费或者降价模式 , 是为了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夺市场份额 , 是建立护城河为了避免新的竞争对手入场 , 锁死玩家的数量 , 让没有进入量产的竞争对手 , 从此离开牌桌 。

就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 饿了么和美团 , 滴滴和快滴 , 行业巨头们一旦进入到了巨额补贴阶段 , 会干掉一众尚在成长期 , 缺乏资金储备的竞争对手 , 加速行业的集中度 。
这才几年过去 , 中国人对马斯克的套路并不应该陌生 , 另外两匹马用这种先通过免费赠送来拉人头 , 然后细水长流的慢慢赚钱的模式 , 已经在国内搞了无数个项目 。
想一想马斯克 , 这位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搞出了PayPal , 通过金融新秩序要革美国银行命的先行者 , 会跟国内的一些新势力老板一样 , 紧握着金锄头 , 琢磨从一台车上赚多少钱么 。
所以 , 马斯克的降价还会继续 , 让同一价位的竞争对手发疯 , 成为行业的“终结者” 。


借助资本和技术 , 把价格打下来之后 , 想一想当年国内几十家强势银行是如何“丧权辱行”的给平台公司提供代贷款服务 , 就会想象到未来全球几十家传统车企是如何从特斯拉的生产线上争夺代工产能 。

而那个时候 , 马斯克早就不用特斯拉赚钱了 , 而是用集成了各种汽车插件的推特 , 收取金融性质的服务费 。
这几年 , 大家都在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这场大大变局的内核 , 是大国权力与秩序的再分配 , 而表象之一 , 则是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市场份额再次分配 。
这是一场激烈的 , 甚至是生与死的斗争 。
不仅仅是马斯克主导的新能源车 , 包括中低端芯片领域 , 很多下一代新兴产业的基础领域 , 都会面临一次降价潮引发的洗牌和清退 。
跑在前面 , 投入巨额资金搞研发和生产线的大佬们 , 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 , 把竞争对手们都给洗出去 , 控制市场份额以掌控供应链 , 建立了垄断地位之后 , 再于此基础上迅速推动消费与产业升级 , 赚取跨越周期的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