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ssd|致态TiPro7000长测报告:耗尽2/3 TBW 性能、稳定性如初

文章图片


在SSD诞生后快速迎来普及潮 ,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 , SSD在普及数年后 , 反而遭遇了可靠性问题 , 因此现在消费者在购买SSD时不仅看重性价比 , 还看重可靠性 。 在长江存储致态TiPro7000更新至最新固件后 , 借此机会我们做了一项耐久性测试 。

TiPro7000规格
致态TiPro7000是一款PCIe 4.0 SSD , 它采用了M.2接口 , 共提供512GB、1024GB和2048GB三种 , 容量最大的2TB版本顺序读取、写入速度分别达到了7400MB/s、6700MB/s , 平均无故障时间均为150万小时 , 三种容量对应的耐用等级分别是300TBW、600TBW、1200TBW , 而此次测试使用的是1TB版本的致态TiPro7000(下文简称TiPro7000) 。

为了实现1TB容量 , 致态TiPro7000共使用了4块NAND芯片 , 也就是说单片容量为256GB 。 该NAND属于长江存储第三代3D NAND , 采用晶栈?Xtacking ?2.0技术 , 实现在两片独立的晶圆上加工外围电路和存储单元 , 从而让NAND获取更高的I/O接口速度 。, TiPro7000上搭载单颗芯片接口带宽达到了1600MB/s 。

耐久度与性能测试
致态TiPro7000虽然是一块2021年发布的PCIe 4.0 SSD , 官方数据TiPro7000(1TB版)读取、写入速度分别可达7400MB/s、5400 MB/s , 该数据在2022年仍属于高性能PCIe 4.0固态硬盘 。 在测试开始前 , 为了更好对比前后性能差异 , 我们在更新固件后测试了SSD性能表现 。


更新固件后的TiPro7000
在AMD X5900处理器以及B550平台下 , 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测试 , 致态TiPro7000读取、写入峰值速度为7463.40MB/s、5500.63MB/s , 读取、写入速度均超过标称值 。


接下来是使用AIDA64测试TiPro7000全盘读取速度 , 峰值速度为6432.2MB/s , 整体读取性能非常稳定 , 全盘平均速度为6403.7MB/s , 峰谷为6356.4 MB/s , 耗时17分39秒 。


而根据AIDA64的全盘写入测试推断 , 致态 TiPro7000 1TB版本的SLC缓存为300GB+ , 在缓存内实现了5304.0MB/s的峰值写入速度 , 缓存内平均写入速度介于5200MB/s上下 , 而在缓存外 , 写入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 峰谷为883.1MB/s , 速度大概在1300MB/s上下波动 , 耗时为25分31秒 。

为了模拟致态TiPro7000长时间使用的状态 , 我们在PC上使用了Anvil's Storage Utilities、PCMark 10以及在PS5上连续运行游戏《刺客信条》 , 去消耗SSD的TBW , 最终将SSD的读取数据量增加至10600GB , 写入数据量增加至400311GB , 也就是SSD的TBW损耗百分比最高约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