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冰|争夺“第四屏”

卢伟冰|争夺“第四屏”

以消费电子产品起家的索尼 , 正在造车的路上孤注一掷 。
在1月6日举办的2023年消费电子展(CES)上 , 本田和索尼共同组建的电动汽车合资企业Sony Honda Mobility(SHM)推出Afeela品牌 , 并发布了原型车 。
与人们熟悉的新车发布不同的是 , Afeela对于原型车的续航里程、电机数量等关键信息避而不提 , 而将车载娱乐体验打造为整场发布会的最大看点 。
据悉 , Afeela旨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 , 将移动空间转变为娱乐空间 。
从官方视频上来看 , Afeela原型车为所有座位都配备了大屏幕 。 用户不仅可以在上面观看视频、听音乐 , 还可以游玩地平线、漫威蜘蛛侠等主机游戏 。

也难怪有人调侃 , 对于被称为“日本首家造车新势力”的索尼来说 , 把PS5装上汽车 , 似乎才是它的最大追求 。
特丽珑电视机、Walkman随身听、PlayStation游戏机、Discman D50随身听 , 在时代周刊评选出的《历史最伟大的50款电子产品》中 , 索尼占据了4个席位 。
它曾因消费电子产品的热销而显赫一时 , 也曾因错过了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的革命性机遇而走向衰败 。 而如今 , 汽车正在成为索尼的下一个关键战场 。
围绕这一话题 , 本文致力于回答三个问题:
1、索尼为什么要造车?
2、索尼造车的最大优势在哪儿?
3、车载娱乐体验能打动消费者吗?
从机器人AIBO到汽车
索尼造车的想法 , 源于机器人AIBO 。
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 , 1999年 , 索尼推出了实体犬形机器人AIBO , 率先进入娱乐机器人领域 。
AIBO的外形就像宠物狗 , 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来学习并和自己的主人以及环境互动 。 在日本 , AIBO售出了大约15万只 , 一度成为当时的明星
进入21世纪初 , 索尼的情况急转直下 。 错过了互联网时代 , 索尼核心的消费电子业务也因与新兴对手的价格战而陷入困境 。 因经营状况恶化 , 2006年 , 索尼不得不叫停了AIBO项目 。
然而 , 索尼并没有放弃AIBO梦 。 AIBO的创造者、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总裁兼CEO北野宏明曾透露 , 从一开始 , AIBO就不仅仅是一个智能机器人硬件这么简单 。
索尼希望将AIBO打造成一个平台 , 提供更多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软件 , 并通过软件更新和付费订阅实现盈利 。
随着企业情况好转 , 索尼认为 , 如果要重回AI和机器人领域 , 第一件事就应该推动AIBO“复活” 。
于是 , 索尼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于2016年重新启动 。 2017年 , 时任索尼常务董事川西泉开始兼任事业开发平台AI机器人业务组长 , 领导AIBO的开发 。
也正是在那一年 , 索尼副社长兼首席财务官十时裕树与川西泉之间 , 就索尼是否应该造车展开了第一次探讨 。
在一场索尼内部的会议上 , 十时裕树问川西泉:“你觉得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大变革本质是什么?”
正在推进AIBO项目的川西泉自然联想到软件在汽车领域的更多可能性 。 他认为 , 汽车和人工智能机器人一样 , 其未来也应该是移动性与软件的创新结合 。
“汽车的构造由机械换成电器 , 就需要软件来控制 。 而这不正是索尼的优势吗?”川西泉说 。
川西泉后来回忆说 , 与十时裕樹的那次对话为索尼造车埋下了一颗种子 。
把汽车的价值由移动转为娱乐
在索尼内部 , 造车是一个争议极大的话题 。
凭借在CMOS图像传感器、音响等领域的多年积累 , 索尼在2014年就进入到车载传感器等汽车零部件市场 , 但对于造车 , 索尼高层一直举棋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