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倪思洁红黄蓝的大铁块串成长串|开对撞机的女孩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文|《中国科学报》采访人员倪思洁红黄蓝的大铁块串成长串 , 蛛网般的线缆交织如麻 。 这里是《三体》中“良湘加速器”的取景地、真正的大型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 剧中角色杨冬手里的数据图纸 , 也正是这台对撞机正负电子束流强度的曲线 。
电视剧正在热播 , 但耿会平、郭媛媛、魏彦茹都还没有时间看 。 她们是现实中的“杨冬” , 真正开对撞机的女孩 。
“操作人:耿会平、魏彦茹 。 8:00接班 , 8:20注入 。 ”
1月18日上午8点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控室里 , 值班交接工作正在进行中 。 耿会平从郭媛媛手里接过对撞机的运行状态表 , 填好空格 。
郭媛媛是前一晚的值班人员 , 耿会平和魏彦茹是今天白天的值班人员 。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倪思洁红黄蓝的大铁块串成长串|开对撞机的女孩
文章图片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双环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耿会平是“80后” , 也是3个女孩里年龄最大的 , 守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3年 。 谈到这份工作到底有什么乐趣 , 她有些兴奋:“有个大装置给你玩不是挺好吗?!把这些参数往里一放 , 微观世界里的粒子就会严格按照你的指示运转 , 这可是玩别的东西实现不了的 。 ”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倪思洁红黄蓝的大铁块串成长串|开对撞机的女孩】郭媛媛工作了7年 , 和这里的很多女孩一样 , 她日常从不化妆 。 “面对机器时 , 不用想太多 。 ”
魏彦茹是“90后” , 工作了5年 , 有个刚满3岁的女儿 。 她已经连续好几年在春节期间值班 。 今年大年初一和初三 , 她会继续守在这里 。 “反正孩子小 , 我们哪儿都去不了 。 ”魏彦茹乐呵呵地说 。
“八点二十 , 准备注入!”耿会平按下电脑屏幕上的按钮 , 触发了可以产生正负电子的电子枪 。 显示屏上 , 代表正负电子流强的线条触底反弹 , 直线上升 。
三人不约而同抬起头 , 紧盯着束流流强 。 流强从300毫安近乎垂直地升到900多毫安 , 越来越多的正负电子被注入储存环 , 并在储存环中以每秒125万转的速度“狂奔” 。
接下来 , 她们需要关注的是束流对撞的“亮度” 。 亮度是科研人员用来描述对撞效率的词 。 正电子束和负电子束对撞得越充分 , 亮度就越高 。 对于使用对撞数据做物理研究的人来说 , 对撞亮度越高 , 产生和发现新物理现象的概率就越大 。
中控室里有一块不起眼的大白板 , 上面记录了从2016年至今对撞机对撞的峰值亮度 , 每一笔都像是科研人员的勋章 。 魏彦茹的切身感受是 , 虎年是她工作这5年里加速器运行最顺利的一年 , 不仅达到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重大改造的设计亮度 , 还实现了高亮度的稳定运行 。
要提升亮度 , 就需要加速器运行人员对束流位置、角度等进行精细调控 。 运行人员只能在一次次尝试中慢慢寻找窍门 , 他们常常一调就是一两个小时 。
“我们的组员有三分之一都是女孩 。 她们心细、有耐心 , 调亮度的时候总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 。 ”运行组组长邢军说 。
运行人员会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窍门写进加速器的运行模式中 。 日积月累 , 加速器就可以在精益求精中越来越“亮” 。 目前 , 加速器正在采用的运行模式就是1月13日郭媛媛坐在控制室调控了一个多小时后实现的 。
“来年 , 希望加速器的高亮度状态能继续稳定运行 。 ”郭媛媛和魏彦茹说 。
耿会平则更期待2024年的对撞机升级:“2024年暑期 , 我们会开启升级项目 , 要进行一些拆装操作 , 升级一些设备 。 到时候又可以‘玩把大的’了 。 ”她坐在电脑屏幕前 , 眼里闪着光 , 眼镜片上映着正负电子束那些花花绿绿、密密麻麻的数据 。